送夏良惠
君從澄江來,還望澄江去。
澄江渺千里,孰是君歸處。
連連波上山,歷歷沙邊樹。
長安多親知,青雲在指顧。
一行拂塵衣,高意竟莫禦。
淩江望農煙,憩石呼晚渡。
芳阡笑兒童,佳木散徒御。
問訊釣魚竿,汀洲未雲暮。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澄江:清澈的江水。讀音爲(chéng jiāng)
- 渺:形容水寬廣無際。(miǎo)
- 孰:誰,哪個。(shú)
- 連連:連續不斷的樣子。
- 歷歷:清晰分明的樣子。
- 親知:親戚朋友。
- 青雲:比喻高位或遠大的志向。
- 指顧:手指目顧,形容行動迅速。
- 禦:同「御」,抵擋,阻止。(yù)
- 淩江:指江邊。「淩」同「凌」。(líng)
- 農煙:農家的炊煙。
- 徒御:步行者和駕車者。
- 芳阡:散發着芳香的田間小路。
- 汀洲:水邊平地。(tīng zhōu)
翻譯
你從澄江而來,又望着澄江離去。 澄江寬廣綿延千里,哪裏纔是你歸去的地方呢。 江水連續不斷地涌向山上,沙邊的樹木清晰分明。 在長安有許多親戚朋友,高位顯爵也在你的掌握之中。 你拂去身上的塵土,那高遠的志向無人能夠阻攔。 站在江邊望着農家的炊煙,在石頭上休息呼喊着招呼晚渡的船。 散發着芳香的田間小路上兒童歡笑,美好的樹木旁行人與車伕在休憩。 打聽一下釣魚竿的情況,水邊平地上天色還未晚。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顧清爲送別夏良惠而作。詩的開頭通過「澄江」這一地點,點明瞭友人的來處和去處,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離去的不捨和對其歸處的關切。接着描述了江邊的景色,如江水、沙邊樹等,烘托出一種悠遠的氛圍。詩中提到友人在長安有衆多親知,且有望成就一番事業,展現了對友人的美好祝願。後面幾句通過描寫江邊的生活場景,如望農煙、呼晚渡、兒童笑等,增添了生活氣息,也使送別之情更加真摯。整首詩語言質樸,意境優美,情感真摯,既表達了離別的不捨,又有對友人未來的期待和祝福。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