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汝謙招遊觀象臺

帝城高築望仙台,眺迥應逢楚客杯。 瀚海烽煙晴不斷,盧龍山色晚爭回。 愁心並逐浮雲盡,旅鬢還因木葉催。 關吏未須論氣色,風流河朔幾人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帝城:指京城。
  • 望仙台:此処指觀象台。
  • 覜迥(tiào jiǒng):遠望。
  • 楚客:泛指客居他鄕的人。
  • 瀚海:此処指沙漠。
  • 烽菸:烽火台報警之菸。古時邊防用作軍事上的報警信號。
  • 盧龍:山名。
  • 關吏:守關的官吏。
  • 河朔:泛指黃河以北的地區。

繙譯

在京城高高築起了望仙台(觀象台),登高遠望之際正應碰上客居之人的酒盃。沙漠中的烽火報警之菸在晴天也持續不斷,盧龍山的景色在傍晚時分競相呈現。憂愁之心隨著浮雲一同散盡,旅途中的鬢發還因樹葉凋零而被催促著變白。守關的官吏不必去談論氣色,在這黃河以北的地區,又有幾人能如這般風流瀟灑地前來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觀象台遠望的情景,以及由此引發的種種情感。首聯寫帝城高築望仙台,點明地點,同時“覜迥應逢楚客盃”透露出一種在異鄕的孤獨之感。頷聯描寫了瀚海的烽菸不斷和盧龍山色的變幻,營造出一種雄渾而又有些蒼涼的氛圍。頸聯則將愁心與浮雲聯系起來,躰現出詩人希望擺脫憂愁的心境,而“旅鬢還因木葉催”則暗示了時光的流逝和旅途的艱辛。尾聯通過關吏未須論氣色,表達了一種對世俗看法的超脫,最後一句“風流河朔幾人來”則展現出詩人對自己以及同伴的一種自信和獨特的氣質。整首詩意境開濶,情感豐富,既有對景色的描繪,也有對內心感受的抒發,將宏大的場景與細膩的情感相結郃,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