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趙太史還蘭溪

朱衣銜命下金鑾,到處人傾執法冠。 瘴海烽煙臣節苦,文園休沐主恩難。 歸裝應折梅花去,關吏頻將紫氣看。 一榻羲皇清夢醒,依依紅日近長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朱衣:大紅色的公服。
  • 銜命:奉命,受命。(「銜」讀音:xián)
  • 金鑾:帝王車馬的裝飾物。借指帝王的宮殿。
  • 執法冠:這裏指標誌執法者威嚴的帽子。
  • 瘴海:指南方有瘴氣的海域。(「瘴」讀音:zhàng)
  • 烽煙:烽火臺報警之煙。也借指戰爭。
  • 臣節:人臣的節操。
  • 文園休沐:文園,指文人的園囿,這裏借指趙太史的才學和文雅;休沐,休息洗沐,指官吏休假。
  • 主恩:皇上的恩德。
  • 折梅花:古人常以梅花象徵高潔和友情,折梅花表示帶着美好的祝願。
  • 關吏:守關的官吏。
  • 紫氣:古人認爲紫氣是祥瑞之氣。
  • 羲皇:指伏羲氏,古人想象中的太古帝王。這裏借指閒適自在的生活。
  • 依依:形容留戀,不忍分離。

翻譯

趙太史身着大紅色的官服,受命從帝王的宮殿走出,所到之處,人們都對他那執法者的威嚴帽子表示欽佩。在南方充滿瘴氣和戰亂的地方,他堅守人臣的節操,飽嘗艱辛;在文園裏休憩放鬆、享受官吏休假之時,也深感皇上的恩德難以報答。歸鄉之時,他應會折下梅花帶走,守關的官吏頻頻看到祥瑞之氣。在如羲皇般閒適自在的清夢中醒來,那溫暖的紅日彷彿讓他感覺離長安越來越近了。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黎民表爲送趙太史還蘭溪而作。詩的首聯描繪了趙太史的威嚴和受人敬重,體現了他的地位和使命。頷聯則敘述了趙太史在瘴海地區的艱辛以及對皇恩的感念,表現出他的忠誠和堅守。頸聯通過「歸裝應折梅花去」表達了對趙太史的美好祝願,而「關吏頻將紫氣看」則增添了一種祥瑞的氛圍。尾聯以「一榻羲皇清夢醒,依依紅日近長安」結尾,營造出一種寧靜而又充滿希望的意境,似乎暗示着趙太史的歸來將會帶來美好的變化。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既表達了對趙太史的讚美和祝福,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人們的情感。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