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和廖洞野翰長院中觀蓮四首

縹緲姮娥府,璀璨碧玉堂。 大千嬉日旭,尺五接天光。 不着羣花色,兼聞自性香。 誰雲衰白叟,無算尚能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縹緲(piāo miǎo):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的樣子。
  • 姮娥(héng é):即嫦娥,傳說中的月宮仙女。
  • 璀璨(cuǐ càn):形容光彩奪目,非常絢麗。
  • 大千:佛教用語,指廣大無邊的世界。
  • 尺五:形容極高,接近天際。
  • 不着(bù zhuó):不沾染,不顯露。
  • 自性:佛教用語,指事物本來的性質或狀態。
  • 衰白叟(shuāi bái sǒu):指年老體衰的老人。
  • 無算:無法計算,形容數量多。
  • 尚能觴(shàng néng shāng):還能飲酒。

翻譯

在隱約朦朧的月宮之中,碧玉般的大堂璀璨奪目。 廣闊的世界在陽光下歡笑,高聳入雲,接近天際的光芒。 蓮花不沾染任何花色,卻散發着本性的芬芳。 誰說年老體衰的老人,無法計算還能暢飲多少杯酒。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月宮觀蓮的仙境畫面,通過「縹緲姮娥府,璀璨碧玉堂」等詞句,展現了月宮的神祕與美麗。詩中「不着羣花色,兼聞自性香」巧妙地表達了蓮花的純淨與高潔,而結尾的「誰雲衰白叟,無算尚能觴」則透露出詩人對生活的熱愛與樂觀態度,即使年老,依然能享受生活的美好。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