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金壇:地名,今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
- 二尹:古代官職名,指縣令的副手。
- 李潛崖九皋:人名,可能是當時的文人或官員。
- 黃門:古代官職名,指宦官,也泛指宮門。
- 迓:迎接。
- 沈瀆: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是當地的一個地點。
- 茅山:山名,位於江蘇省句容市,是中國道教名山之一。
- 七子:指七位文人或學者,具體指誰不詳。
- 詩賦:古代文學體裁,指詩歌和賦文。
- 倚杖:拄着柺杖。
翻譯
風浪啊風浪,難以再次陳述,我們舉杯只適合討論文學。 如果爲了七位文人而忘記了詩歌和賦文,我們就拄着柺杖,在茅山上一起觀賞雲彩。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與友人在茅山相聚時的閒適心情和對文學的熱愛。詩中「風濤風濤難重陳」一句,既可能是對自然景象的描繪,也可能是對人生經歷的感慨。後兩句則展現了他們忘卻世俗,專注於文學和自然美景的雅緻生活。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態度。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甲午元宵予奉會于池亭承諸公乘雪見過分得五言絕句體四首因以奉謝 其三 》 —— [ 明 ] 湛若水
- 《 送龐惺庵大巡之浙江詩 》 —— [ 明 ] 湛若水
- 《 重遊南嶽至韶州清平市作六言 》 —— [ 明 ] 湛若水
- 《 遊南嶽途中晚枕念丹山少汾月朔至今六日渺無來耗作歌遲之二章 》 —— [ 明 ] 湛若水
- 《 贈黃門陳應和侃奉詔使琉球國 》 —— [ 明 ] 湛若水
- 《 次韻姚澤山侍御江門鈞臺之作因以贈別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贈和州同知前秋官胡君 》 —— [ 明 ] 湛若水
- 《 贈表弟陳諫鄉還甘泉洞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