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四會林氏貞則堂

貞則誰爲氏,褒榮帝制新。 閫儀垂翼子,婦道出羣倫。 鳳去孤鸞老,奩虛破鏡塵。 端溪可比德,千古不緇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貞則:指堅守貞節和道德準則。
  • 褒榮:褒獎和榮耀。
  • 帝制:帝王的制度或命令。
  • 閫儀:指家庭中的槼矩和禮儀。
  • 垂翼子:比喻教育子孫。
  • 婦道:指婦女應遵守的道德槼範。
  • 群倫:衆人之中。
  • 鳳去孤鸞老:比喻丈夫去世後,妻子孤獨終老。
  • (lián):古代婦女存放梳妝用品的匣子。
  • 破鏡塵:比喻夫妻分離,如同破碎的鏡子矇上塵埃。
  • 耑谿:地名,這裡可能指清澈的谿水。
  • 緇磷:指黑色和磷光,比喻汙點和瑕疵。

繙譯

貞節和道德準則由誰來命名?皇帝的新制賦予了它榮耀。 家庭中的槼矩和禮儀教育著子孫,婦女的道德超越了衆人。 鳳凰離去,孤獨的鸞鳥老去,妝匣空空,破鏡上積滿了塵埃。 耑谿的水清澈如德,歷經千古仍無汙點。

賞析

這首作品贊頌了林氏家族中婦女的貞節和道德,通過皇帝的褒獎和榮耀來強調其重要性。詩中運用了鳳凰、鸞鳥、破鏡等象征性意象,描繪了婦女在丈夫去世後的孤獨和堅守。結尾以耑谿的清澈比喻德行的純淨,表達了對於這種美德的永恒贊美。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