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方西樵宗伯鳳鳴朝陽圖
朝陽出東方,儀鳳正皇皇。
鳳鳴自有時,得時爲休祥。
會看日中天,普照彌八荒。
照見簫韶鳴,五彩成文章。
宣尼有遺嘆,禮樂空虞唐。
何期千載下,重見春官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儀鳳:指鳳凰,古代傳說中的神鳥,象徵吉祥。
- 皇皇:形容盛大、光明。
- 休祥:吉祥、美好。
- 會看:期待看到。
- 日中天:太陽正當中天,比喻事物達到最盛時期。
- 普照:普遍照耀。
- 八荒:指四面八方邊遠地區,泛指天下。
- 簫韶:古代的一種音樂,相傳爲舜時的樂曲,象徵太平盛世。
- 宣尼:指孔子,因孔子曾被封爲宣尼公。
- 遺嘆:留下的遺憾。
- 禮樂:古代的禮儀和音樂,代表文明和教化。
- 虞唐:指虞舜和唐堯,古代的聖明君主。
- 春官:古代掌管禮儀的官職,這裏指禮部。
翻譯
朝陽從東方升起,鳳凰在光明中顯得莊嚴而盛大。鳳凰鳴叫自有其時,當它鳴叫時,正是吉祥美好的時刻。我們期待着太陽升至中天,那時它將普遍照耀整個世界。陽光下,能聽到簫韶的音樂響起,五彩斑斕的景象形成美麗的文章。孔子曾留下遺憾,感嘆禮儀和音樂在虞舜和唐堯之後已不復存在。誰能想到千年之後,我們竟能在春官堂中再次見到這樣的景象。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朝陽與鳳凰的景象,寓意着吉祥與希望的到來。詩中「鳳鳴自有時,得時爲休祥」表達了時機的重要性,而「會看日中天,普照彌八荒」則展現了光明與希望的普及。末尾提到孔子的遺憾與禮樂的復興,體現了對古代文明的懷念與對新時代的期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對美好時代的嚮往和對文化傳承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