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藤川丈人:指吳藤川,作者的朋友。
- 切問:深入詢問,指深入探討學問。
- 知新得:獲得新知。
- 羨魚:比喻對他人成就的羨慕。
- 淵不臨:淵,深水;臨,靠近。這裏指即使他人羨慕,也不會輕易接近或模仿。
翻譯
我曾遺憾山不夠高,水不夠深,但藤川丈人卻感到十分滿足。 再次來到這裏,我們深入探討學問,我獲得了新的知識,人們雖然羨慕,卻不會輕易接近深淵。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友人吳藤川的讚賞,以及對自己學問追求的滿足感。詩中「恨山不高水不深」反映了作者對自然環境的期望,而「藤川丈人偏稱心」則展現了友人對現狀的滿足。後兩句通過「切問知新得」和「人有羨魚淵不臨」表達了作者在學問上的收穫和他人對這種成就的羨慕,但同時強調了這種成就的獨特性和不易模仿。整體上,詩歌傳達了一種淡泊名利,專注於學問追求的高尚情操。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題畫七首 》 —— [ 明 ] 湛若水
- 《 遊羅浮四首 》 —— [ 明 ] 湛若水
- 《 贈何道亨轉北工部侍郎理易州廠 》 —— [ 明 ] 湛若水
- 《 致仕歸舟過燕子磯留題刻石 》 —— [ 明 ] 湛若水
- 《 至清溪觀潮水山靈泉作 》 —— [ 明 ] 湛若水
- 《 偶筆答白川子張秋官嘉秀 》 —— [ 明 ] 湛若水
- 《 題雙石爲鄭於成 》 —— [ 明 ] 湛若水
- 《 張東所與潘黃門用涯翁韻往復予因用韻言別三水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