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覲國觀察齋捧便道歸省佘買舟相訪追歡數日值束裝還治匆匆分袂賦此爲別
何期穗石攬君袪,野醉郊吟興未除。
剩有涼雲隨杖屨,乍驚霜霰上頭臚。
高情衡嶽真相匹,清節瀟湘定不如。
珍重聖朝彝鼎在,碧山吾已賦閒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穗石:廣州的代稱。
- 袪(qū):衣袖。
- 杖屨(jù):手杖與鞋子。古代人常以杖屨出遊。
- 霰(xiàn):在高空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空氣凝結成的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時出現。
- 臚(lú):這裡指額頭。
- 衡嶽:衡山,五嶽之一。
- 彝鼎:古代祭祀用的青銅禮器,這裡借指國家重器,喻指重要的人物或事物。
繙譯
沒想到在廣州能拉住您的衣袖,在郊外盡情飲酒吟詩的興致還未消去。 還賸下涼爽的雲朵伴隨著您的手杖與鞋子,忽然驚訝霜雪落到了頭上。 您的高尚情懷能與衡山的氣勢相匹配,您的清正廉潔就連瀟湘之地也定然比不上。 請珍重,在這聖明的朝廷中您是重要的人物,而我已經在碧山賦下了閑居之詩。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韓日纘爲送別劉覲國而作。詩中描述了他們在廣州相聚時的歡樂情景,以及對劉覲國的贊美和惜別之情。首聯表達了意外相聚的喜悅和未盡的興致。頷聯通過“涼雲隨杖屨”描繪出一種閑適的氛圍,而“乍驚霜霰上頭臚”則暗示了時光的匆匆。頸聯高度贊敭了劉覲國的高尚情懷和清正廉潔,用衡嶽和瀟湘作比,突出了他的品質之高。尾聯則在表達對劉覲國的珍重之意的同時,也提及了自己的閑居生活,形成了一種對比。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優美,通過對自然景象和人物品質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人生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