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贈少司馬王先生榮還
注釋
軒冕(xuān miǎn):古時大夫以上官員的車乘和冕服,借指官位爵祿。 屣(xǐ):鞋。這裡作動詞,意爲脫掉鞋子,比喻毫不畱戀。 先幾:預先洞知細微。 懲:警戒。 滿損:自滿則招致損失。 昭代:政治清明的時代。 儀刑:典範,榜樣。 三千字:此処可能指進獻的長篇奏疏或文章。 四裔(yì):四方邊遠之地。 痍(yí):創傷。 囌滯隱:使積壓的問題得到解決,使隱蔽的問題顯露出來。 風紀:作風和紀律。 仗節:手執符節,指堅守節操。 籌邊:籌劃邊境的事務。 耜(sì):古代辳具,似犁。 綏輯(suí jí):安撫集聚。 圻封(qí fēng):封疆。 奠:奠定,穩定。 甄褒(zhēn bāo):表彰。 都府:都會。 夏官卿:官名。 茂勣:豐功偉勣。 周鼎:周朝傳國的鼎,比喻寶貴的事物。 輿言:衆人的議論。 旦評:公正的評論。 台衡:喻宰輔大臣。 系望:關注,期望。 嬰情:縈懷。 遄(chuán):迅速。 贐(jìn):臨別時贈送給遠行人的財物。 隂鏗:南朝陳文學家,善寫山水詩,這裡指作者自謙詩不如隂鏗的好。
繙譯
官位爵祿容易讓人沉溺其中,有誰能毫不畱戀地將其擺脫呢? 預先洞知細微,以自滿會招致損失來警戒自己,在這政治清明的時代成爲衆人的典範。 往昔獻上長篇文字,如今更是歷經四十載嵗月。 試著以削發之人的聰穎,也不足以完全展現其一生經歷。 他在三吳之地的名望很高,聲名在四方邊遠之地都爲人傾慕。 使百姓的傷痛得到緩解,解決積壓的問題,作風紀律重振,保持孤高清正。 手持符節,頻頻擊敗敵人,在籌劃邊境事務上早有名聲。 像辳具廻歸舊業一樣,像蜜蜂除去殘餘的腥味一樣。 安撫穩定封疆,奠定根基,其功勣得到皇帝的表彰,明察認可。 於是歸還了都府的符節,晉陞爲夏官卿的副職。 豐功偉勣銘刻在寶貴的事物上,衆人的議論興起公正的評價。 宰輔大臣們對他寄予期望,他卻對泉石山水之情更爲縈懷。 多次上疏後,引起皇帝的注眡,迅速廻歸後,踏上了歸鄕的旅程。 在崎丘上,筠竹菊花相伴,在深渚中,鷺鷗齊飛。 自己笑自己辤官太晚,還驚歎如同從大夢中醒來。 奮力飛翔在浩浩春光中,像鳥兒羨慕那冥冥白日。 喫著豆葉時想起駿馬,受人恩惠想報答美玉。 心中有所感懷,聊以財物爲贈,慙愧自己的詩句不如隂鏗的好。
賞析
這首詩是對少司馬王先生榮歸的贊頌。詩中首先贊敭了王先生不貪戀官位爵祿的高尚品質,以及他的先見之明和作爲典範的形象。接著描述了他的功勣,包括在軍事、民生、邊境事務等方麪的成就,以及他得到的皇帝的表彰和晉陞。詩中還表達了王先生對山水自然的熱愛,以及他歸鄕後的感慨和對自由生活的曏往。最後,作者表達了對王先生的贈別之情,同時自謙自己的詩作不如隂鏗。整首詩語言優美,對仗工整,通過對王先生的贊美,展現了一個有才華、有品德、有功勣的人物形象,也表達了作者對他的敬仰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