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客吳海歸撫州爲乃翁索題四山長歌
聞說鄱陽湖,洪波盪流萬億頃。白雲秋色入混茫,欸乃縱橫幾漁艇。
洞穴浮光照終夕,神龍抱珠睡不醒。中央突兀擁蒼翠,別有天地一仙境。
兩峯復兩峯,倒插虛塘太古影。下通坤軸深莫測,山根欲動石頭冷。
鶴嫌魚腥非真味,獨餐元氣巢其頂。老翁自由脫世網,不檢丹書心愈靜。
時序長存鬆桂盟,煙霞偏助桑榆景。安得良工寫出水墨圖,遠隔吳楚見形勝。
高掛壁間曠我目,毫端能盡澤國迥。要探奇絕須主人,昨夢登攀杖藜並。
遊子寄聲江雪寒,北風吹帆送歸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欸乃(ǎi nǎi):象聲詞,搖櫓聲。
- 混茫:模糊不清,這裏指廣闊遼遠的景象。
- 坤軸:地軸,這裏指地底。
翻譯
聽說那鄱陽湖,洪波盪漾,面積有億萬頃之廣。白雲飄飄,秋色融入那蒼茫之中,搖櫓聲中,幾艘漁船縱橫其間。 洞穴中浮動的光芒照亮整夜,彷彿神龍抱着寶珠沉睡不醒。中央突兀地聳立着一片蒼翠,這裏猶如別有天地的一處仙境。 兩座山峯又兩座山峯,倒映在虛渺的水塘中,猶如太古時代的影子。下面通向深不可測的地底,山根似乎在晃動,石頭也帶着寒意。 仙鶴嫌棄魚腥不是真正的美味,獨自在山頂吸食天地元氣築巢棲息。老人自在地脫離世俗的束縛,不看煉丹的書籍,內心更加平靜。 季節時序長久地與鬆桂爲盟,煙霞特別地爲日暮之景增添光彩。怎能得到優秀的工匠畫出一幅水墨圖,讓我在遙遠的吳楚之地也能看到這壯麗的景色。 高高地掛在牆壁之間開闊我的視野,筆端能夠盡情展現水鄉的遼闊悠遠。要探尋這奇絕之景需要有主人引領,昨晚夢中我還夢見和主人一起拄着藜杖攀登。 漂泊在外的人傳話來說江邊雪寒,北風吹動船帆送他歸鄉探望親人。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鄱陽湖的壯麗景色以及湖邊的一些景象,如洪波盪漾的湖面、秋色中的白雲、漁艇、洞穴之光、山峯、仙鶴等,營造出一種神祕、幽靜、美麗的意境。詩中還提到了一位自在超脫的老翁,表現出他對世俗的超脫和內心的寧靜。同時,詩人表達了對鄱陽湖美景的嚮往,希望能有良工將其繪成水墨圖,讓更多人欣賞到這一勝景。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物的描寫,傳達出一種對大自然的讚美和對超脫世俗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