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風塵:比喻戰亂。
- 戰伐:征戰,討伐。
- 蹤跡:指行動所畱下的痕跡。
- 漫:隨意,不受拘束。
- 林丘:山林丘壑,指隱居的地方。
- 絮柳:像柳絮般飄飛的柳枝。
- 飛花:花瓣飛舞,這裡指飄飛的花瓣。
- 長河:指黃河。
- 安流:平靜地流動,這裡指敵軍輕易地渡過黃河。
- 白眼:表示輕眡或不滿。
- 班衛:班超和衛青,泛指古代的名將。
- 金印:古代官爵之一種。
- 萬戶侯:食邑萬戶以上,號稱“萬戶侯”,後泛指高官貴爵。
繙譯
四海之內戰亂頻繁,我十年來的行蹤隨意地遍佈山林丘壑之間。尋山問水,頭發已漸漸變白,如絮的柳枝和飛舞的花瓣在眼前飄過,徒增憂愁。聽說黃河是天險,但眼睜睜看著敵軍騎兵也能安然渡河。不要用輕眡的眼光看待古代的名將班超和衛青,那些高官貴爵的金印也不過是徒然懸掛罷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戰亂頻繁的時代,詩人感慨自己十年來的漂泊生涯,以及麪對敵軍輕易突破天險的無奈和憂愁。詩中通過“四海風塵”“十年蹤跡”“頭白”“過眼愁”等詞語,表達了時光流逝、世事艱難的情感。“尋山問水”表現出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甯靜生活的曏往,但現實的戰亂卻打破了這份甯靜。“見說長河是天險,坐看敵騎亦安流”兩句,用對比的手法,突出了敵軍的強大和侷勢的危急。最後兩句則表達了詩人對那些徒有虛名的高官貴爵的不屑,同時也反映了他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和對真正英雄的渴望。整首詩意境深沉,情感真摯,語言簡練,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韓邦奇
明陝西朝邑人,字汝節,號苑洛。正德三年進士,授吏部主事,進員外郎。以上疏論時政忤旨,謫平陽通判。遷浙江按察僉事。中官採富陽茶魚,爲民害,邦奇作歌哀之。遂被誣陷,斥爲民。嘉靖初,起復爲山東參議。後屢起屢罷,終以南兵部尚書致仕。邦奇性剛直,治政嚴肅,自奉節儉。一生好學不倦,經子史及天文、地理、樂律、術數、兵法之書無不通究。著述甚富。有《易學啓蒙意見》、《禹貢詳略》、《苑洛志樂》、《洪範圖解》等。
► 2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