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臈(là):農曆十二月稱「臘月」,「臈」同「臘」。
- 諮嗟(zī jiē):嘆息、慨嘆。
- 雁足:書信或傳送消息,源於《漢書·蘇武傳》中「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的典故。
- 萍蹤:像浮萍一樣漂泊不定的行蹤。
翻譯
敲着簫鼓迎接春天,春天的意味很美好,偶然聽聞春天已至,卻忍不住嘆息。只能看着臘月的雪呈現出新的祥瑞,卻不見寒梅綻放出美麗的花朵。家鄉的書信何曾通過大雁傳來,我漂泊的行蹤依舊在天涯。暫且斟滿一杯酒來消除憂愁苦悶,自古以來忠臣都是不顧念自己的小家的。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迎春時節的景象和詩人的感受,表達了詩人複雜的情感。詩的前兩句,以簫鼓迎春的熱鬧場景開篇,卻緊接着以「諮嗟」轉折,形成鮮明的對比,暗示了詩人內心的矛盾。「空看臈雪呈新瑞,不見寒梅放好花」,描繪了雪景雖美,卻不見梅花綻放的情景,可能寓意着美好事物的缺失或希望的落空。「鄉信何曾來雁足,萍蹤尤自在天涯」,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和自己漂泊天涯的無奈。最後兩句「且?杯酒消愁悶,自古忠臣不顧家」,則體現了詩人的一種自我安慰和對忠臣品質的認同,試圖以飲酒消愁,同時也表達了爲了國家和大義,不得不放棄對家庭的照顧的感慨。整首詩意境深沉,情感真摯,語言簡潔而富有表現力。

韓雍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永熙。正統七年進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貪墨吏數十人。景泰時擢廣東副使,巡撫江西。劾奏寧王朱奠培不法狀,後被寧王誣劾,奪官。後再起爲大理少卿,遷兵部右侍郎。憲宗立,以牽累貶官。會大藤峽徭、僮等族民衆起事,乃改以左僉都御史,參贊軍務,督兵鎮壓。遷左副都御史,提督兩廣軍務。有才略,治軍嚴,而謗議亦易起。爲中官所傾軋,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 708篇诗文
韓雍的其他作品
- 《 洪都四景南浦朝雲 》 —— [ 明 ] 韓雍
- 《 送陳梅軒先生 》 —— [ 明 ] 韓雍
- 《 壽大司寇楊公二首 》 —— [ 明 ] 韓雍
- 《 送劉黃門華甫起復之京 》 —— [ 明 ] 韓雍
- 《 過江西次趙徵夷韻題扇贈趙伯顒有感雲耳 》 —— [ 明 ] 韓雍
- 《 五月二十九日登鎮朔樓避暑 》 —— [ 明 ] 韓雍
- 《 兩使雲中爲秦行人民悅題 》 —— [ 明 ] 韓雍
- 《 寶善堂爲姚亞卿鄉人題 》 —— [ 明 ] 韓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