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月

望盡三秋月,空添萬里愁。 風雲多變態,羽翼尚淹留。 未上賈生涕,難消杞國憂。 可堪三五夕,俱倚仲宣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淹留:羈留;逗留。
  • 賈生涕:指賈誼的憂國之淚。賈誼(前 200—前 168),西漢政論家、文學家,曾多次上書漢文帝,建議削藩、加強中央集權等,卻未被漢文帝全部採納,後被貶爲長沙王太傅,心懷憂憤,常哭泣。
  • 杞國憂:借指無端的憂慮。《列子·天瑞》中說,杞國有個人擔心天會塌下來,自己無處安身,以至於吃不下飯,睡不着覺。
  • 仲宣樓:位於湖北襄陽,爲紀念東漢末年文學家王粲(字仲宣)在荊州作《登樓賦》而建,後成爲文人墨客登高懷遠、思鄉懷人的象徵。

翻譯

用盡目力望向這深秋的月亮,徒然增添了萬里的憂愁。 風雲變化多端,(我的)羽翼(指才能)卻還被羈留(無法施展)。 未能像賈誼那樣痛哭流涕上陳政見,也難以消除像杞人那樣無端的憂慮。 怎能忍受在這十五月圓之夜,都倚靠在仲宣樓(抒發憂愁)。

賞析

這首詩以「對月」爲題,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愁苦和憂慮。詩的前兩句通過望月,引出萬里之愁,奠定了全詩的情感基調。「風雲多變態,羽翼尚淹留」描繪了世事的變幻無常和自己才能得不到施展的無奈。「未上賈生涕,難消杞國憂」用賈誼和杞人的典故,進一步強化了詩人的憂國憂民之情和對自身處境的憂慮。最後兩句「可堪三五夕,俱倚仲宣樓」,在月圓之夜,詩人倚靠在仲宣樓,更增添了孤獨和憂愁之感。整首詩意境蒼涼,情感深沉,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對自己前途的迷茫。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