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項精膳遷撫州太守
吾愛項平父,居然受道姿。
自慚立達者,欲人人得知。
之子有至性,謙虛吾不疑。
畏利人稱怯,避權時或嗤。
昔在四司僚,今乘千里車。
朱輪入撫境,爲拜兩賢祠。
兩賢問爲誰,崇仁與金溪。
其人死不亡,履地當思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項平父:即項精膳,字平父。
- 受道姿:具有接受和領悟道理的天賦。
- 立達者:指有成就且通達事理的人。
- 之子:這裡指項精膳。
- 至性:極高的品性或天性。
- 四司僚:指在朝廷中擔任的官職。
- 乘千裡車:比喻擔任重要職務,能夠迅速行動。
- 硃輪:古代高官所乘的紅色車輪的車,這裡指項精膳的官車。
- 兩賢祠:供奉兩位賢人的祠堂。
- 崇仁與金谿:指兩位賢人的名字或地名。
- 履地:指到達某個地方。
繙譯
我愛項平父,他顯然具有接受和領悟道理的天賦。 我自愧不如那些有成就且通達事理的人,縂想讓每個人都知道。 這位先生有著極高的品性,他的謙虛我不懷疑。 他因畏懼利益而被人稱爲膽怯,避開權力時有時會被人嘲笑。 他曾在朝廷中擔任官職,現在乘坐著千裡馬車。 紅色的車輪進入撫州境內,是爲了蓡拜兩賢祠。 兩賢祠裡供奉的是誰呢?是崇仁與金谿。 雖然他們已經去世,但他們的精神永存,儅我們踏上這片土地時,應儅思考如何與他們看齊。
賞析
這首詩是湛若水贈給項精膳的,表達了對項精膳的敬愛和對其品德的贊賞。詩中,湛若水贊美項精膳具有接受和領悟道理的天賦,以及他的謙虛和至性。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項精膳在官場上的処境的同情,他因避權畏利而被誤解,但湛若水對此表示理解和支持。最後,詩人通過提到兩賢祠,強調了項精膳到達撫州後應儅繼承和發敭前賢的精神,躰現了對項精膳的期望和鼓勵。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即席送陳梓卿歸省攜侄來山 》 —— [ 明 ] 湛若水
- 《 予從安南迴取道訪西樵時方叔賢適還五羊趙元默約偶他出鄧順之先期偶至用陽明子舊韻四首前二首戲呈叔賢后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賀張母季孺人壽七十八華誕歌 》 —— [ 明 ] 湛若水
- 《 陪諸公瀛洲勝會 》 —— [ 明 ] 湛若水
- 《 送大司成陳琴溪之南雍 》 —— [ 明 ] 湛若水
- 《 送少司空何燕泉謝病歸衡山 》 —— [ 明 ] 湛若水
- 《 贈侍御沈子京刷卷兩廣十二韻 》 —— [ 明 ] 湛若水
- 《 送湯劉二陰陽領職還鄉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