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方吏部石泉與煙霞同板築
石泉在樵東,煙霞在樵西。
同家宇宙內,況復同藩籬。
若欲散沈鬱,登高以眺遐。
方子於斯時,不棄來煙霞。
若欲翕發散,入谷聽潺湲。
湛子於斯時,不厭過石泉。
春暮方發育,石泉頗幽獨。
萬水與千山,煙霞堪寓目。
秋冬美朝暾,煙霞頗高寒。
晞髮與炙背,石泉宜借眠。
繞泉爲盤阻,誰復爭子所。
伏虎與盤龍,呵禁乎不可。
諸子游大科,亦須從大路。
有或非吾徒,攻之以石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酬:答謝。
- 板築:古代建築的一種方法,指用木板夾土築牆。
- 樵:打柴,這裏指山。
- 藩籬:籬笆,比喻界限或範圍。
- 沈鬱:沉悶抑鬱。
- 眺遐:遠望。
- 翕發散:收斂發散,指心情的調節。
- 潺湲:水流聲。
- 寓目:觀看,觀賞。
- 朝暾:早晨的陽光。
- 晞髮:曬乾頭髮。
- 炙背:曬背。
- 盤阻:環繞的障礙。
- 伏虎:隱藏的虎。
- 盤龍:環繞的龍。
- 呵禁:禁止,阻止。
- 大科:重要的科目或領域。
- 石鼓:古代的石制樂器,這裏可能指用石鼓聲來攻擊或驅趕。
翻譯
答謝方吏部關於石泉與煙霞的詩。
石泉在山的東邊,煙霞在山的西邊。 它們同在一個宇宙之內,何況還同在一個籬笆之內。 如果想散去沉悶抑鬱,就登上高處遠望。 方子在這個時候,不嫌棄來到煙霞之中。 如果想調節心情,就進入山谷聽水流聲。 湛子在這個時候,不厭倦經過石泉。 春天末尾萬物生長,石泉顯得幽靜獨立。 千山萬水,煙霞值得觀賞。 秋冬季節早晨的陽光很美,煙霞顯得有些寒冷。 曬乾頭髮和曬背,石泉適合躺着休息。 環繞着泉水有障礙,誰還會爭奪你的地方呢。 隱藏的虎和環繞的龍,禁止它們不可靠近。 諸子游覽重要的領域,也必須跟隨大路。 如果有不是我們的同伴,就用石鼓聲來攻擊他們。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石泉與煙霞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欣賞和對友人的感激之情。詩中,「石泉」與「煙霞」不僅是自然景觀,也象徵着內心的寧靜與超脫。詩人通過對比春暮與秋冬的景色,表達了對自然變化的敏感和對生活的深刻感悟。同時,詩中的「伏虎」與「盤龍」等意象,增添了神祕與莊嚴的氛圍,體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生活的熱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已答趙大洲司成書意有未盡情見乎辭 》 —— [ 明 ] 湛若水
- 《 次韻介溪太宰靈谷寺見寄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過南安峽江下灘多石 》 —— [ 明 ] 湛若水
- 《 煙霞樂歌 》 —— [ 明 ] 湛若水
- 《 次韻邊奉常早習儀朝天宮之作 》 —— [ 明 ] 湛若水
- 《 贈胡生登第 》 —— [ 明 ] 湛若水
- 《 於觀音閣餞樑天壺宗烈同府 》 —— [ 明 ] 湛若水
- 《 題終慕卷爲安福王良輔翰臣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