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石翁先生墓
瑟瑟秋風肅,霜高草木黃。
物情何所迫,嗷嗷雁南翔。
美人別雲浦,相憶淚浪浪。
天地有盡期,炎飆變爲涼。
賢哲皆有死,誰爲金石剛。
念昔我夫子,乘雲歸帝鄉。
迢迢十八載,望之雲路長。
俯仰松下土,安得不爲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謁(yè):拜見。
- 瑟瑟:形容風聲。
- 肅:嚴肅,這裏指秋風帶來的寒意。
- 物情:萬物的情感,這裏指自然界的景象。
- 嗷嗷:形容雁叫聲。
- 美人:這裏指思念的人。
- 淚浪浪:形容淚水不斷流下。
- 炎飆:炎熱的狂風。
- 賢哲:賢明的人。
- 金石剛:比喻堅不可摧。
- 夫子:對老師的尊稱。
- 乘雲歸帝鄉:比喻去世,昇天。
- 迢迢:遙遠。
- 雲路:比喻通往天國的道路。
- 俯仰:低頭和擡頭,形容時間短暫。
翻譯
秋風瑟瑟,寒意逼人,霜降使得草木變黃。 萬物感受到何種緊迫,雁羣嗷嗷叫着南飛。 思念的人已離開雲邊的浦口,回憶中淚水如浪涌。 天地間的期限終有盡頭,炎熱的狂風轉爲涼爽。 賢明的人也都有一死,誰能像金石那樣堅不可摧? 想起我的老師,已乘雲歸向天國。 十八年過去,遙望那通往天國的路依舊漫長。 低頭擡頭間,松樹下的泥土,怎能不讓人感到悲傷。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秋天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已故老師的深切懷念和對生命無常的感慨。詩中,「瑟瑟秋風」、「霜高草木黃」等自然景象的描繪,烘托出一種淒涼的氛圍。通過對雁羣南飛的描寫,進一步抒發了對逝去時光的無奈和對遠方思念的深切。詩的最後,通過對「夫子」乘雲歸天的想象,表達了對老師永恆的敬仰和懷念,以及對生命無常的深刻認識。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語言簡練,表達了作者對生命和時間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