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華巖庵二首

華巖四面絕塵因,坐破蒲團一上人。 數畝町畦爲事業,幾村煙火作芳鄰。 盤供藻荇青蔬肅,客對荷裳白髮新。 聽法不知天色改,僕伕鞅掌速歸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華巖:指華巖庵,一處佛教修行之地。
  • 絕塵:遠離塵囂,形容清靜。
  • 蒲團:佛教徒打坐用的圓形墊子。
  • 一上人:指高僧,上人是對僧人的尊稱。
  • 町畦:田界,這裏指田地。
  • 藻荇:水生植物,這裏指素食。
  • 荷裳:荷葉,比喻清雅。
  • 白髮新:新添的白髮,指年歲增長,但心境依舊清新。
  • 聽法:聽講佛法。
  • 天色改:天色變化,指時間流逝。
  • 僕伕:僕人。
  • 鞅掌:忙碌的樣子。
  • 速歸輪:迅速驅車返回。

翻譯

華巖庵四周清靜無塵,坐在這裏的是一位高僧。 幾畝田地是他修行的事業,周圍幾個村莊的炊煙是他的芳鄰。 盤中供奉着簡單的素食,客人對着荷葉般的清雅,白髮新添。 聽講佛法,不覺天色已晚,僕人忙碌地催促着迅速驅車返回。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華巖庵的清靜與高僧的修行生活,通過「絕塵」、「蒲團」、「町畦」等意象,展現了僧人遠離塵囂、專心修行的場景。詩中「荷裳白髮新」一句,既表現了時間的流逝,也體現了高僧心境的清新與不變。結尾的「聽法不知天色改」和「僕伕鞅掌速歸輪」則生動地描繪了聽法的專注與歸途的匆忙,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詩人對佛法與修行生活的嚮往和敬仰。

曾受益

曾受益,字而吉。增城人。明神宗萬曆十六年(一五八八)舉人。會試不第,謁選授福建寧德知縣。以親老不能迎養乞致仕,嘗主修邑志。年八十九卒。有《吹劍集》。清康熙《增城縣誌》卷八有傳。 ► 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