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寓
駑駘產冀北,十五以爲羣。
秋風飽芻豆,蔟蔟如雲屯。
中有八尺姿,天矯同遊麟。
飢餐玉山禾,渴飲瑤池津。
路遠不易得,終歲恆苦辛。
盜蹠曝人肝,金玉如煙塵。
顏回一瓢飲,難免陋巷貧。
斯理自古來,仁人胡嘆哉。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駑駘(nú tái):指劣馬。
- 芻豆:指喂馬的草料和豆類。
- 蔟蔟(cù cù):形容聚集的樣子。
- 天矯:形容姿態雄健。
- 遊麟:傳說中的神獸,這裡比喻非凡之物。
- 瑤池津:神話中西王母的瑤池,這裡指仙境中的水源。
- 盜蹠(dào zhí):古代傳說中的大盜。
- 曝人肝:指殘忍的行爲。
- 顔廻:孔子的弟子,以貧寒著稱。
- 陋巷:狹窄破舊的巷子,指貧窮的生活環境。
繙譯
在冀北之地,劣馬成群,十五匹爲一群。鞦風吹過,它們飽食著草料和豆類,聚集如雲。其中有一匹姿態雄健,非凡如遊動的麒麟。它飢餓時喫著玉山的禾草,口渴時飲著瑤池的水。但路途遙遠,這些美好的食物不易得,整年都過著辛苦的生活。盜賊蹠殘忍至極,眡金玉如塵土。顔廻雖衹有一瓢水飲,卻也難免生活在貧窮的陋巷中。這些道理自古就有,仁人爲何還要歎息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駑駘與八尺姿馬的對比,以及盜蹠與顔廻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命運不公的感慨。詩中,八尺姿馬雖然高貴,卻因路遠而終年苦辛,而盜蹠雖殘忍卻富有,顔廻雖貧寒卻品德高尚。這種對比揭示了社會的不平等和人生的無奈,反映了作者對仁人志士命運的同情和對社會現實的深刻反思。
童軒
明江西鄱陽人,字士昂。工書能詩。景泰二年進士。授南京吏科給事中。成化時,以戶科都給事中入川鎮壓趙鐸起事,還言欲息盜賊必先去貪官、均科差。累進右副都御史提督松潘軍務。弘治中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有《清風亭稿》、《枕肱集》、《夢徵錄》。
► 568篇诗文
童軒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龍泉李宗儒師儒兄弟槐陰書院 》 —— [ 宋 ] 周必大
- 《 和邠老郎官湖懷古五首 其四 》 —— [ 宋 ] 賀鑄
- 《 癸酉八月宴於藏園重爲蓬山話舊之會主人出觀明內府鈔本洪氏翰苑羣書以長句紀之 》 —— [ 清 ] 夏孫桐
- 《 感寓 》 —— [ 明 ] 童軒
- 《 戊寅八月送弟銑受室於筍峯憲長伍宋諸婿會於前溪裏第菊節壽辰予以事先別敬賦此章 》 —— [ 明 ] 符錫
- 《 癸卯八月八餘自廣濟橋放舟登鳳凰臺共水撲天有龍見於楓洋白水之間若向臺而來少選乃挾雲飛去餘喜甚命僧買酒並 》 —— [ 明 ] 林熙春
- 《 道光乙巳八月聞少穆先生屯邊感作 》 —— [ 清 ] 方士淦
- 《 感寓 》 —— [ 明 ] 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