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徐高士墓二章章十句

藹藹東都季,羣公青雲器。 耿耿陳竇心,時違勢自躓。 哲人方龍蛇,沉冥西江汜。 下榻豈無論,棲棲欲奚俟。 載誦廈木言,時之用大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藹藹(ǎi ǎi):形容人多,衆多。
  • 東都:指洛陽,東漢的都城。
  • :指末期。
  • 耿耿:形容忠誠或憂慮的樣子。
  • 陳竇:指陳蕃和竇武,東漢末年的忠臣。
  • 哲人:指有智慧的人。
  • 龍蛇:比喻隱居或不遇。
  • 沉冥:深沉隱晦。
  • 西江汜(xī jiāng sì):西江的支流,比喻隱居的地方。
  • 下榻:指住宿,這裡指接待。
  • 棲棲:形容忙碌不安的樣子。
  • 廈木:指大廈的梁木,比喻重要的支撐。
  • 時之用:指時機的利用。

繙譯

在東都洛陽的末期,衆多公卿都是志曏高遠的人物。 陳蕃和竇武的忠誠之心,時常因爲時勢不順而受挫。 智者如龍蛇般隱居,深藏於西江的支流之中。 他們曾被接待,但他們的忙碌不安又是爲了等待什麽呢? 再次吟誦關於大廈梁木的言論,時機的利用是多麽重要啊。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東漢末年忠臣陳蕃和竇武的懷唸,以及對智者隱居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時勢不順的感慨和對時機重要性的認識。詩中“藹藹東都季”描繪了東漢末年衆多公卿的盛況,而“耿耿陳竇心”則突出了忠臣的忠誠與憂慮。後文通過對智者隱居的比喻,暗示了在亂世中保持清醒和等待時機的重要性。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歷史的深刻反思和對時侷的獨到見解。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