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詞畢遇芍藥初開因詠小謝紅藥當階翻詩以爲一句未盡其狀偶成十六韻

罷草紫泥詔,起吟紅藥詩。 詞頭封送後,花口拆開時。 坐對鉤簾久,行觀步履遲。 兩三叢爛熳,十二葉參差。 背日房微斂,當階朵旋欹。 釵葶抽碧股,粉蕊撲黃絲。 動盪情無限,低斜力不支。 週迴看未足,比諭語難爲。 句漏丹砂裏,僬僥火燄旗。 彤雲剩根蒂,絳幘欠纓緌。 況有晴風度,仍兼宿露垂。 疑香薰罨畫,似淚著胭脂。 有意留連我,無言怨思誰。 應愁明日落,如恨隔年期。 菡萏泥連萼,玫瑰刺繞枝。 等量無勝者,唯眼與心知。
拼音

所属合集

#芍藥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草詞:指草擬的詔書。
  • 紫泥詔:指皇帝的詔書,因用紫泥封印而得名。
  • 花口:指花蕾。
  • 釵葶:指花蕊。
  • 粉蕊:指花蕊上的粉末。
  • 僬僥:古代傳說中的矮人國。
  • 絳幘:紅色的頭巾。
  • 纓緌:系在帽子上的帶子。
  • 罨畫:覆蓋的畫。
  • 菡萏:荷花。
  • 等量:同等分量或程度。

翻譯

我剛剛草擬完皇帝的詔書,便起身吟詠那初開的紅芍藥。 詔書的封印剛送走,花蕾便緩緩綻放。 我坐在那裏,透過簾子久久凝視,行走時也步履遲緩,不願離去。 兩三叢花兒爛漫開放,十二片葉子參差不齊。 背對陽光的花房微微收斂,面向階梯的花朵輕輕傾斜。 花蕊如釵葶般抽出碧綠的枝條,粉蕊上的黃色花粉撲撲落下。 情感在動盪中無限蔓延,花朵低斜,似乎力不從心。 四周環顧仍覺看不夠,比喻的話語也難以盡述。 就像句漏中的丹砂,或是僬僥國的火焰旗幟。 紅色的雲彩只剩下根蒂,紅色的頭巾也少了繫帶。 何況還有晴風輕拂,夜露垂掛。 香氣彷彿薰染了覆蓋的畫,淚水似是沾染了胭脂。 花兒似乎有意留連我,無言中又怨恨着誰。 我憂愁着明日的凋落,如同怨恨着隔年的重逢。 荷花泥濘中連着萼片,玫瑰花刺環繞着枝條。 同等美麗的事物中,沒有勝過它們的,只有眼睛和心靈能感知。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芍藥初開的美麗景象,通過細膩的筆觸和生動的比喻,展現了芍藥的嬌豔與動人。詩中,「坐對鉤簾久,行觀步履遲」表達了詩人對芍藥的癡迷與不捨,而「動盪情無限,低斜力不支」則巧妙地以花的姿態比喻了內心的情感波動。結尾的「唯眼與心知」更是深刻地表達了詩人對美的獨特感知和珍視。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白居易對自然之美的敏銳捕捉和深情表達。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