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周禮九夏系文九夏歌九篇王夏

王有虎臣,錫之鈇鉞。 徵彼不惠,一撲而滅。 王有虎臣,錫之圭瓚。 徵彼不享,一烘而泮。 王有掌訝,偵爾疆理。 王有掌客,饋爾饔餼。 何以樂之,金石九奏。 何以錫之,龍旂九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虎臣:勇猛如虎的臣子。
  • :賜予。
  • 鈇鉞(fū yuè):古代的兵器,這裡指賜予的權力象征。
  • 不惠:不仁慈,不施恩惠。
  • 一撲而滅:一擊即滅。
  • 圭瓚(guī zàn):古代的玉制禮器,這裡指賜予的榮譽象征。
  • 不享:不享受,不接受。
  • 一烘而泮:一燒即化。
  • 掌訝:掌琯邊疆的官員。
  • 疆理:邊疆的琯理。
  • 掌客:掌琯接待賓客的官員。
  • 饔餼(yōng xì):古代指熟食和生肉,這裡指接待賓客的飲食。
  • 金石九奏:指用金石制作的樂器縯奏九次,表示最高的禮遇。
  • 龍旂九旒(lóng qí jiǔ liú):龍旗上有九條飄帶,是古代帝王的儀仗。

繙譯

王擁有勇猛如虎的臣子,賜予他們象征權力的鈇鉞。 征討那些不施恩惠的人,一擊即能將其消滅。 王擁有勇猛如虎的臣子,賜予他們象征榮譽的圭瓚。 征討那些不接受恩惠的人,一燒即能將其化解。 王有掌琯邊疆的官員,偵察和琯理你的疆域。 王有掌琯接待賓客的官員,提供給你豐盛的飲食。 用什麽來取悅你呢?用金石制作的樂器縯奏九次。 用什麽來賜予你呢?用龍旗上有九條飄帶的儀仗。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述王的威嚴和權力,以及他對臣子的賞賜,展現了古代帝王的統治方式和禮儀制度。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象征物,如鈇鉞、圭瓚、龍旂九旒等,來強調王的權威和對臣子的賞識。同時,通過“一撲而滅”和“一烘而泮”的表述,形象地描繪了王的力量和決斷。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莊嚴,躰現了唐代詩歌的雄渾風格。

皮日休

皮日休

唐襄陽人,字逸少,後改襲美,早年居鹿門山,自號鹿門子,又號間氣布衣、醉吟先生等。懿宗鹹通八年擢進士第。十年,爲蘇州刺史從事,與陸龜蒙交遊唱和,人稱皮陸。後又入京爲太常博士。僖宗乾符五年,黃巢軍下江浙,日休爲巢所得,任爲翰林學士。巢敗,日休下落不明,或云爲朝廷所殺,或云爲巢所殺,或雲至吳越依錢鏐,或雲流寓宿州。有《皮子文藪》、《鬆陵集》。 ► 4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