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登大觀樓

春晴惟七日,登眺興應饒。 殘白留梅萼,新青到柳條。 水光侵綺席,樓勢逼丹霄。 正好尋詩景,重來不費招。
拼音

所属合集

#人日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人日:中國傳統節日,農曆正月初七。
  • 登眺:登高遠望。
  • 興應饒:興致應該很豐富。
  • 殘白:殘留的白色,這裏指梅花未落盡的花瓣。
  • 梅萼:梅花的萼片。
  • 新青:新鮮的綠色。
  • 柳條:柳樹的枝條。
  • 綺席:華麗的席子,這裏比喻華美的場景。
  • 丹霄:天空,因其呈紅色而得名。
  • 尋詩景:尋找作詩的靈感或景緻。

翻譯

在春光明媚的第七日,我登上了大觀樓,心情愉悅,興致盎然。 梅花雖已凋零,但仍有些許白色的花瓣掛在枝頭;而柳樹的枝條上,新鮮的綠色已經開始顯現。 水面的波光映照在華麗的場景中,樓閣的氣勢直逼紅霞滿天的天空。 此時正是尋找作詩靈感的好時機,下次再來,無需他人邀請,我自會重遊此地。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日登樓的所見所感,通過對梅花和柳樹的細膩描繪,展現了春天的生機與變化。詩中「殘白留梅萼,新青到柳條」一句,巧妙地運用了對仗,表達了時間的流轉和自然界的更迭。後兩句則通過誇張的手法,將樓閣的氣勢與天空相提並論,增強了詩歌的意境和感染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對詩歌創作的熱情。

李良柱

李良柱,番禺人。明神宗萬曆二年(一五七四)進士,官廣西布政司參議。事見清道光《廣東通志》卷六九。 ► 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