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酬樂天

· 元稹
引儺綏旆亂毿毿,戲罷人歸思不堪。 虛漲火塵龜浦北,無由阿傘鳳城南。 休官期限元同約,除夜情懷老共諳。 莫道明朝始添歲,今年春在歲前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引儺(nuó):古代驅除疫鬼的一種儀式。
  • 綏旆(suí pèi):指揮旗。
  • 亂毿毿(sān sān):形容細長的樣子,這裏指旗幟飄揚。
  • 虛漲:虛幻的漲起,指火光。
  • 火塵:火光和塵埃。
  • 龜浦: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無由:沒有機會。
  • 阿傘:古代官員出行時所用的傘。
  • 鳳城:指京城。
  • 休官:辭去官職。
  • 期限:約定的時間。
  • 元同約:原本相同的約定。
  • 除夜:除夕夜。
  • 情懷:心情,情感。
  • 老共諳:老朋友共同瞭解。
  • 明朝:明天早晨。
  • 添歲:增加一歲。
  • 歲前三:指春節前三天。

翻譯

驅除疫鬼的儀式中,指揮旗飄揚得雜亂無章,戲演完後人們歸去,思緒難以平靜。 虛幻的火光在龜浦北邊升起,而我卻沒有機會在京城南邊撐起那把傘。 辭官的期限原本是與朋友共同約定的,除夕夜的心情,老朋友們都心知肚明。 不要說從明天開始才增加一歲,其實今年的春天已經提前在春節前三天的歲末到來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除夕夜的景象和詩人的心情。通過「引儺綏旆亂毿毿」和「虛漲火塵龜浦北」等意象,詩人表達了對過去一年紛繁複雜事務的回顧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感。詩中「休官期限元同約」和「除夜情懷老共諳」反映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共同經歷的懷念。最後兩句「莫道明朝始添歲,今年春在歲前三」則巧妙地以春天的提前到來,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希望和生機,同時也透露出詩人對時光流轉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易逝和人生變遷的深刻感悟。

元稹

元稹

元稹,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爲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 ► 893篇诗文

元稹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