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林景時水墨山水

· 王恭
向壁見空翠,滿堂煙靄生。 都無粉墨姿,但覺泉籟聲。 羨爾丘中賞,沿源結幽盟。 閒尋天窗外,時拂青蘿行。 身與雲共遠,心將猿獨清。 予亦淡蕩人,因之謝浮名。 願餐金鵝蕊,飛步窺蓬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向壁:對着牆壁。
  • 空翠:指山水畫中的青綠色調,給人以空靈、清新的感覺。
  • 煙靄:輕煙和雲霧。
  • 粉墨:指繪畫中的色彩。
  • 泉籟:泉水流動的聲音。
  • 幽盟:隱祕的約定或盟約。
  • 天窗:指山水畫中的高遠之處,或指自然界中的高處景觀。
  • 青蘿:一種藤本植物,這裏指山水畫中的植物。
  • 淡蕩人:指性格淡泊,不受世俗束縛的人。
  • 金鵝蕊:傳說中的仙草,據說可以延年益壽。
  • 蓬瀛:傳說中的仙境,蓬萊和瀛洲。

翻譯

對着牆壁觀賞那幅山水畫,彷彿整個房間都充滿了青翠的色彩和輕煙雲霧。畫中沒有豔麗的色彩,卻能感受到泉水流動的美妙聲音。我羨慕你在山中的賞玩,沿着溪流結下了隱祕的盟約。閒暇時探尋畫中的高遠之處,不時拂過青蘿藤蔓行走。你的身影似乎與雲彩一同飄遠,心靈則如同獨處的猿猴一般清淨。我也是一個性格淡泊的人,因此對浮名不再留戀。我願意品嚐那傳說中的金鵝蕊,飛步去探尋仙境蓬瀛。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觀賞水墨山水畫時的深邃感受,通過畫中的空翠、煙靄、泉籟等元素,傳達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意境。詩中「身與雲共遠,心將猿獨清」一句,巧妙地運用比喻,表達了遠離塵囂、心靈清淨的嚮往。結尾處對仙境的嚮往,更是體現了詩人對於超凡脫俗生活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於自然與藝術的熱愛,以及對於寧靜生活的嚮往。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