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徐教諭春萱堂

· 王恭
陟屺積遙想,望雲鬱重襟。 夫子樹叢萱,羅生北堂陰。 愛日耀朝景,繁英媚華簪。 採掇憂可忘,盼睞情何深。 方欣祿就養,亦爾道自任。 南陔有遺響,白華多好音。 願言保貞素,永懷慈母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陟屺(zhì qǐ):登高遠望。
  • 鬱重襟:心情沉重。
  • 夫子:對徐教諭的尊稱。
  • 叢萱:叢生的萱草,萱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母親。
  • 愛日:溫暖的陽光。
  • 繁英:繁盛的花朵。
  • 採掇:採摘。
  • 盼睞:注視,關注。
  • 南陔:古代樂府詩題,多用於表達孝道。
  • 白華:白色的花朵,此處可能指白菊花,象徵純潔。
  • 貞素:純潔無瑕。

翻譯

登高遠望,心中積聚着遙遠的思念,望着雲彩,心情沉重。 尊敬的徐教諭種植了叢生的萱草,它們生長在北堂的陰影下。 溫暖的陽光照耀着早晨的景色,繁盛的花朵美麗地裝飾着華簪。 採摘這些花朵,憂愁或許可以忘卻,注視着它們,情感何其深沉。 正欣喜於能以官職之祿養家,你也應自覺承擔起道德責任。 南陔的樂府詩中仍有遺響,白華之花傳來美好的聲音。 願你保持純潔無瑕,永遠懷念慈母之心。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徐教諭春萱堂的描繪,表達了對母親的深切懷念和對徐教諭的敬意。詩中「陟屺」、「望雲」等意象,傳達了詩人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萱草作爲母親的象徵,被徐教諭種植在堂前,象徵着對母親的紀念和孝道的傳承。詩的最後,詩人祝願徐教諭保持貞潔,永遠懷念慈母之心,體現了詩人對道德和家庭價值的重視。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文人對家庭和道德的深厚情感。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