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陳平叔歸黃山

· 王恭
沙頭宴別酒微醺,客裏那堪獨送君。 蓬鬢相看渾似夢,萍蹤無定又離羣。 黃山草聖誰同調,處士香名世共聞。 莫嘆蔡邕今已老,仲容年少總能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沙頭:沙灘邊,水邊。
  • 宴別:設宴送別。
  • :微醉。
  • 客裡:旅居他鄕的時候。
  • 蓬鬢:形容頭發散亂如蓬草。
  • 渾似:完全像。
  • :比喻虛幻不實。
  • 萍蹤:比喻行蹤無定,像浮萍一樣漂泊。
  • 離群:離開同伴。
  • 草聖:對書法技藝高超者的美稱。
  • 同調:志趣、意見相同的人。
  • 処士:指有才德而隱居不仕的人。
  • 香名:美好的名聲。
  • 蔡邕:東漢時期的文學家、書法家,此処可能指作者自比。
  • 仲容:人名,可能是指陳平叔。
  • 能文:擅長文學。

繙譯

在沙灘邊設宴送別,酒意微醺,我這個旅居他鄕的人怎能忍受獨自送你離去。 我們彼此看著對方散亂的頭發,感覺這一切都像是虛幻的夢境,我們的行蹤無定,如今又要分離。 黃山之地,有誰能與草聖的書法技藝相提竝論?你這位隱士的美名,世人皆知。 不要感歎我這個蔡邕已經老了,你這位仲容年輕有爲,文才出衆。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離別的深情和不捨。詩中,“沙頭宴別酒微醺”描繪了送別的場景,酒意微醺增添了離別的哀愁。“蓬鬢相看渾似夢”用比喻手法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不真實感,倣彿一切都是夢境。後兩句贊美了友人的才華和名聲,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自己年老的感慨和對友人年輕有爲的羨慕。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優美,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情感世界。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