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黃愧知返閩

漫攜書劍過端州,端水源來處處流。 絳帳昔誇桃李富,黃堂今際鳳凰遊。 無魚肯信空彈鋏,跨鶴那堪獨漾舟。 歸去八閩多著述,詞華應續魯春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漫攜:隨意攜帶。
  • 書劍:書籍和劍,常用來象徵文武雙全。
  • 端州:地名,今廣東省肇慶市。
  • 絳帳:紅色的帳幕,指學堂。
  • 桃李:比喻學生。
  • 黃堂:古代對太守衙門的尊稱。
  • 鳳凰遊:比喻高貴的客人或朋友。
  • 無魚肯信空彈鋏: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孟嘗君的門客馮諼因不滿待遇,彈鋏(劍)而歌「長鋏歸來乎,食無魚」,這裏比喻懷才不遇。
  • 跨鶴:比喻仙人或高士。
  • 漾舟:泛舟。
  • 八閩:指福建省,因福建有八個主要府,故稱。
  • 著述:著作。
  • 詞華:文采。
  • 魯春秋:指《春秋》,古代魯國的編年史,這裏泛指史書。

翻譯

隨意攜帶書籍和劍經過端州,端水源頭的水流處處可見。 昔日誇耀學堂中桃李滿園,如今黃堂迎來了高貴的鳳凰之遊。 雖無魚,但我不信只能空彈劍鋏,表達不滿; 仙人跨鶴,又怎堪獨自泛舟。 歸去福建,將有許多著作問世, 文采飛揚,應能續寫《春秋》般的史書。

賞析

這首詩是明代張嗣綱送別黃愧知返回福建的作品。詩中,「漫攜書劍過端州」展現了詩人的瀟灑與不羈,而「絳帳昔誇桃李富」則回憶了昔日學堂的盛況。後句「黃堂今際鳳凰遊」以鳳凰比喻黃愧知,顯示其尊貴與才華。詩的結尾,詩人預祝黃愧知歸去後能有大作問世,續寫史書,表達了對友人才華的讚賞與期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既表達了對友人的深情,也展現了詩人對文化傳承的重視。

張嗣綱

張嗣綱,字效忠。清遠人。少懷大志,及長,閉戶潛修,於經史外,更習《六韜》《三略》。明神宗萬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連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頭參將,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餘詩草》二卷。事見民國《清遠縣誌》卷一〇。 ► 2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