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子元夕奉懷陸岱瞻明府

· 張萱
春宵鐘鼓報新晴,四鏡絃歌即武城。 單父鳴琴花萬樹,平津開閣酒千觥。 銀河清淺玉繩直,銅漏迢遙斗柄橫。 月色燈光應少避,文星高傍鶴峯明。
拼音

所属合集

#上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四鏡:指四麪八方。
  • 弦歌:古代以琴瑟伴奏而歌,此処指音樂和歌聲。
  • 武城:古代地名,此処借指繁華之地。
  • 單父:古代地名,此処借指陸岱瞻的故鄕。
  • 鳴琴:彈琴,比喻治理得法。
  • 平津:古代地名,此処借指宴會之地。
  • 開閣:指宴會開始。
  • :古代酒器。
  • 玉繩:星名,此処指銀河。
  • 銅漏:古代計時器。
  • 鬭柄:北鬭七星的柄部,此処指星象。
  • 文星:文曲星,象征文學才華。
  • 鶴峰:山峰名,此処象征高遠。

繙譯

春夜的鍾鼓聲報告著新晴的到來,四麪八方傳來弦歌,倣彿身処繁華的武城。 在單父之地,彈琴聲中萬樹花開,平津之地宴會開始,酒盃中盛滿了美酒。 銀河顯得清淺,玉繩星直掛天際,銅漏聲遠,鬭柄橫陳於夜空。 月色與燈光應儅相互避讓,文曲星高懸,照亮了高遠的鶴峰。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夜的景象,通過鍾鼓、弦歌、花樹、酒宴等元素,展現了節日的繁華與歡樂。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鳴琴花萬樹”、“開閣酒千觥”,形象生動地表達了宴會的熱閙和美好。後兩句通過對銀河、銅漏、鬭柄的描繪,轉入對夜空的贊美,最後以文星高照鶴峰作結,寓意著文學才華的光煇和高遠志曏。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美好時光的珍惜和對文學理想的追求。

張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暉,號頤拙。弘治十五年進士。官至湖廣佈政司參議,主糧儲。立法禁處侵尅等積弊,忤巡撫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