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根據情理內容來謀篇佈局,文采也就在其中了。按照風格體勢的剛健或柔婉來建立創作的根本要求,適應時代的演變來求變通。確立文章的內容根本有一定的主體中心,但有時文意有些偏頗片面、多餘過長,文辭語言適應時代沒有定規,於是文辭有時繁蕪有時雜亂。關鍵在於做好熔意裁辭的工作。熔裁,就是糾正文章的情理內容的缺點,矯正文章的語言文采的毛病。規範好文章的本體內容叫做熔,剪截去文章的虛浮文辭叫做裁。經過精心裁剪,文辭不再拖沓冗長;經過熔模規範,全篇的綱領才明白曉暢。這好比在木材上用墨線來審查度量分辨曲直,用斧頭來砍削使木料端正一樣。腳的大指與二指駢生和手上的歧指,是天生的多餘;身體上長了腫瘤,是形體上的多餘。一篇文章中,一個意思前後重複,是意義上的多餘;同一句話說了兩次,是文辭上的多餘。
在開始構思的時候,往往苦幹文章辭采的繁雜,內心不能像天平那樣可以準確的衡量,對一些問題的估計看法勢必出現有輕有重的毛病。因此要寫好文章,先要標立三個準則:第一,根據文情情理來確定體制;第二,根據內容來選取材料;第三,撮取辭語用以突出文章的要義。然後舒展文辭華彩,鋪陳文章的思想內容,去蕪存菁,調節文采,像好的木材,墨線以外的已經砍削去掉,所以文章能夠首尾呼應,圓通相合,條理連貫,體統有序。倘若沒有先確定這些準則,隨心所欲想到什麼就寫什麼,雜亂的念頭紛紛涌現,那麼不合準則的異端東西,必然會叢生沓至,那文意多餘的地方必然很多。
所以講“熔”的三條準則既然確定了,其次就是斟酌字句的剪裁。句子有可以刪削的字詞,可見文辭的粗疏鬆散;文辭不能增減,才知道文辭的嚴密。議論精闢,語言扼要,是極其簡略的風格;思想奔放,字句鋪張,是極爲繁富的風格。作家在創作中對繁富與簡略的取捨,要適應不同的個性愛好來確定。把話加以引申開去,那兩句話就可以敷展爲一章;把話加以簡練概括,那一章也可以刪減成兩句。文思豐富的人善於擴充,文才簡練的人善於簡化。善於刪減的字雖刪去而意思卻保留下來,善於敷陳的用辭雖不同而用意卻更明顯。如果簡化了意思卻殘缺不全,那就是短缺貧乏而並非扼要;如果文辭擴充而言語重複,那就是蕪亂穢雜而並非豐富。
從前謝艾和王濟,是西河地方的文士。張駿認爲:謝艾的文章雖然繁富卻不可刪削,王濟的文章雖然簡略但卻不可增益。像他們兩位,可以說精通熔意裁辭的方法,懂得怎樣該繁該簡的道理。至於如陸機,雖然文才優秀,而寫文章卻過於繁富;陸雲文思較差,平素愛好義筆清新省約。等到陸雲評論陸機文章的時候,雖然屢次嫌他的文辭繁多,卻又稱他有清新的文辭前後銜接,所以雖繁多而不是毛病,這可能是看兄弟情分吧。像用美麗的錦緞縫製衣服,長短也要適度,縱使欣賞愛好它的色彩,也不能把衣領和衣袖的尺寸加倍。工巧的文辭尚且難於寫得繁複,何況拙劣的呢?然而陸機《文賦》卻認爲雜亂叢生的短樹可以不必修整,平庸的音調可以湊成曲調。他的見識並不是不高明,乃是因爲他捨不得忍痛割愛。要知道上百骨節構成人體,都要靠血脈流通;各種各樣的念頭集成文章,離不開文辭和思想感情。若要使得情思周密而不繁亂,文辭運用恰當而不蕪濫,不研究熔裁的方法,怎麼做到呢?
總結:
篇章好比房屋的門窗,左右應該互相配合。文辭猶如河川的水流,河水滿溢就會造成氾濫。內容要仔細權衡刪損增益,文辭要用心斟酌推敲詳略。刪去多餘的和雜亂的部分,才能解除文章多餘的負擔。
注釋
“剛柔”二句:剛柔,剛健柔婉,指文章的風格體勢。本,根本,指文章的情感內容。變通,變化。趨時,追隨時勢,適應情況。
方:定。
職:主要。
矯揉:把木料彎成車輪,這裏指修辭剪裁。矯,使曲的變直;揉,使直的變曲。
規範本體:使本體合乎規範,即使情理和剛柔、體裁相配合。本,性的剛柔;體,體裁風格。
浮詞:虛飾不實的文詞。
昭:明白。
斤:斧子。斫:砍削。
“駢拇枝指”四句:《莊子·駢拇篇》:“駢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於德;附贅懸疣,出乎形哉,而侈於性。”駢拇,腳的大拇指和二拇指相合連成一指。枝指,手的大拇指旁生出一指,即六指。侈,多餘。
權:秤砣。衡:秤桿。
標:突出、標立。準:準則。
情:情感內容。
撮:聚集而取之。
華:花朵,指文采。實:果實,指內容。
獻替:即“獻可替否”,採用好的,去掉不好的。獻,進;可,肯定的,好的;替,廢;否,否定的,壞的。節:調節文字。
首尾:文章的開頭結尾。
術:方法,路子。素:預先。
委心:任心。
遊心:浮想,想象的奔馳。竄句:東遊西竄的辭句,指言辭鋪張。
分:稟賦,天分,指個性。
約:簡練。
才核:抓住要點的才能。核,要。
意:作“義”。
闕:缺。
西河:指黃河以西的陝西華陰、華縣一帶。
益:增加。
士衡:陸機的字。
士龍:陸雲的字。劣:相對於陸機而言的。
雅:很,甚。清省:清新省略。
雲之論機:陸雲《與兄平原書》中說:“兄文章之高遠絕異,不可複稱言,然猶皆欲微多,但清新相接,不以此爲病耳。”
崇:尊重。友于:本於《尚書·君陳》:“惟孝友于兄弟。”後代指兄弟。友,指敬愛兄弟。
玩:欣賞,玩味。
“文賦”二句:《文賦》,陸機作,用賦的形式論文學創作。賦中有“彼榛楛之勿剪,亦蒙榮於集翠”之句,意爲也都受到翠鳥來停的好處。指有了警句,旁邊的蕪雜的句子也可以不刪。
芟:割草,指刪去不必要的文句。
瞰:看,望。
損益:增刪。損,減少。
弛:解除。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流:應讀作 liú。
-
熔裁:對作品的內容和文辭進行提煉、剪裁。
-
駢拇枝指:大拇指旁多長出一指。
-
附贅懸肬:比喻多餘無用之物。
-
鴻筆:指大作。
-
履端於始:開始階段。
-
酌事:考慮事情。
-
取類:選取類似事例。
-
撮辭:選取言辭。
-
獻替:「獻」可指進言建議,「替」指廢置。
-
條貫統序:條理系統有序。
-
異端:指不合規範的。
-
謝艾:人名。
-
王濟:人名。
-
張駿:人名。
-
士衡:陸機的字。
-
士龍:陸雲的字。
翻譯
文字表達要合乎情理來安排位置,文采在其中運行。以剛柔來確立根本,以變通來適應時勢。確立根本有一定的體制,但有時文意可能偏長;適應時勢沒有固定的方法,言辭有時可能繁雜。關鍵在於掌握好熔裁之法,包含情理,並對文采進行矯正加工。規劃作品的主體結構叫做熔,刪減浮華的詞句叫做裁。裁能使蕪雜不生,熔能使綱領明白通暢,就像用墨線來審視區分,像用斧頭來砍削一樣。駢拇枝指,是天生的多餘;附贅懸疣,是外形的多餘。一種意思重複出現,是意義上的駢枝;相同詞句重複出現,是文辭上的贅肉。
凡是情思開始萌發,文辭往往雜亂,內心沒有衡量的標準,必然會有輕重不當之處。因此進行宏大作品的創作時,首先要有三個準則:在開始的時候,就要根據情理來確定體制;在中間,要斟酌事情來選取類似事例;在最後,要選取言辭來突出要點。然後展開辭采充實內容,進言廢置調節文辭,在規矩之外,好的材料已經砍削好,所以能首尾完整,條理有系統有秩序。如果方法不預先確定,而是隨意跟着文辭走,不合規範的情況就會紛紛出現,多餘的成分必然很多。
所以三個準則確定了,接着要斟酌字句。句子有可以刪減的,就可見其粗疏;字沒有可減的,才知道其嚴密。精確的理論要語辭簡潔,那是最簡省的體制;心思遊逸文句散亂,那是最繁雜的體制。說繁雜或簡略,正好適合個人的偏好。加以引申,那麼兩句話可以擴充爲一章,加以簡約地概括,那麼一章可以刪削成兩句話。思考豐富的人擅長擴充,才思簡練的人擅長刪削。善於刪削的人字去掉而意思仍在,善於擴充的人辭有變化而意義更顯明。字刪掉而意思缺失,那是短缺而非簡練;辭擴充而言語重複,那是蕪雜而非豐富。
從前謝艾、王濟,是西河的文士,張駿認爲「謝艾的文辭繁雜卻不可刪減,王濟的文辭簡略卻不可增添」。像這兩個人,可以說是懂得熔裁而明白繁簡了。至於陸機才華優秀,而連綴文辭尤其繁雜;陸雲才思稍差,但向來喜好清新簡約。到陸雲評論陸機,屢次遺憾他文辭繁多,但又稱「清新的語句前後相連,不以爲弊病」,大概這是推崇兄弟才這麼說。美麗的錦緞用來做衣服,長短有一定的度,即使喜愛它的色彩,也不會加倍布料來做領子和袖子,巧妙的事尚且難以複雜,何況是笨拙的呢?而陸機在《文賦》中卻認爲「叢雜的草木不要修剪,平庸的音調儘可湊成曲調」,他的見識並非不能鑑別,而是不願意費力刪減繁雜。各種骨節構成身體,共同依靠氣血的滋養,各種趣味組合成文,離不開文辭和感情。如果感情周全卻不繁雜,文辭運用卻不氾濫,不是靠熔裁,又靠什麼來做到呢?
贊說:
篇章如同門窗,左右互相照看。文辭如河流奔涌,溢出就會氾濫。
衡量增減,斟酌濃淡。剪除繁雜裁減蕪穢,就能減輕負擔。
賞析
這段文字主要論述了文章創作中的熔裁問題,強調了要合理安排情理與文采,注意取捨和剪裁以達到最佳效果。它指出一開始創作時文辭往往會雜亂,需要確立準則來規範,還提到了繁簡的適宜性以及不同人的特點。通過舉例如謝艾、王濟,陸機、陸雲等,進一步說明了熔裁在創作中的重要性,要裁剪掉多餘的部分,使文章既不氾濫又不簡單枯燥。這對於指導文學創作有重要意義,讓作品在內容和形式上都能達到和諧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