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 · 卷下 · 門人黃省曾錄 · 十六

一友問功夫:“功夫欲得此知時時接續,一切應感處反覺照管不及,若去事上週旋,又覺不見了。如何則可?” 先生曰:“此只認良知未真,尚有內外之間。我這裏功夫不由人急心,認得良知頭腦是當,去樸實用功,自會透徹。到此便是內外兩忘,又何心事不合一?”
拼音

所属合集

#傳習錄

譯文

有位學友問功夫:“做功夫時我想讓這良知能時時接續而不間斷,而在應付事物時則感到照管不過來,如果周旋於事又感覺良知不見了。到底該怎麼辦呢?” 先生說:“這只是對良知的領悟還不夠真切,仍有內外之分。我這個致良知的功夫不能急於求成,如果能掌握良知的主宰處,並切實地用功,自然會體悟透徹。到時就能內外交融、物我兩忘,又怎麼會有心、事不合一呢?”
王守仁

王守仁

明浙江餘姚人,初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子。十五歲訪客居庸、山海間,縱觀山川形勝。好言兵,善射。弘治十二年進士。授刑部主事。正德初,忤劉瑾,廷杖,謫貴州龍場驛丞。瑾誅,任廬陵知縣。十一年,累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南贛。鎮壓大帽山、浰頭、橫水等處山寨凡八十四處民變,設崇義、和平兩縣。十四年,平寧王朱宸濠之亂。世宗時封新建伯。嘉靖六年總督兩廣兼巡撫,鎮壓斷藤峽瑤民八寨。先後用兵,皆成功迅速。以病乞歸,行至南安而卒。其學以致良知爲主,謂格物致知,當自求諸心,不當求諸物。弟子極衆,世稱姚江學派。以曾築室陽明洞中,學者稱陽明先生。文章博大昌達,初刻意爲詞章,後不復措意工拙,而行墨間自有俊爽之氣。有《王文成公全書》。 ► 9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