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爲天下溪。爲天下溪,常德不離。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榮,守其辱,爲天下谷。爲天下谷,常德乃足。常德乃足,復歸於樸。知其白,守其黑,爲天下式。爲天下式,常德不忒。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樸散則爲器,聖人用之,則爲官長,故大智不割。
拼音
所属合集
名句
譯文
深知什麼是雄強,卻安守雌柔的地位,甘願做天下的溪澗。甘願作天下的溪澗,永恆的德性就不會離失,回覆到嬰兒般單純的狀態。深知什麼是榮耀,卻安守卑辱的地位,甘願做天下的川穀。甘願做天下的川穀,永恆的德性才得以充足,回覆到自然本初的素樸純真狀態。深知什麼是明亮,卻安於闇昧的地位,甘願做天下的模式。甘願做天下的模式,永恆的德行不相差失,恢復到不可窮極的真理。樸素本初的東西經制作而成器物,有道的人沿用真樸,則爲百官之長,所以完善的政治是不可分割的。
注釋
雄:比喻剛勁、躁進、強大。
雌:比喻柔靜、軟弱、謙下。
溪:溝溪。
嬰兒:象徵純真、稚氣。
式:楷模、範式。
忒:過失、差錯。
無極:意爲最終的真理。
榮:榮譽,寵幸。
辱:侮辱、羞辱。
谷:深谷、峽谷,喻胸懷廣闊。
樸:樸素。指純樸的原始狀態。
器:器物。指萬事萬物。
官長:百官的首長,領導者、管理者。
大智不割:制,製作器物,引申爲政治;割,割裂。此句意爲:完整的政治是不割裂的。
賞析
「樸」、「嬰兒」、「雌」等可以説是老子哲學思想上的重要槪念。在十五章裏有「敦兮其若樸」;十九章「見素抱樸」;本章的「復歸於樸」以及三十七章和五十七章都提到「樸」這一槪念。這些地方所提到的「樸」的字,一般可以解釋爲素樸、純眞、自然、本初、淳正等意,是老子對他關於社會理想及個人素質的最一般的表述。在十章裏有「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二十章有「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本章裏有「復歸於嬰兒」以及後面的章節中也有提及「嬰兒」這箇槪念的地方。「嬰兒」,其實也是「樸」這箇槪念的形象解説,衹有嬰兒纔不被世俗的功利寵辱所困擾,好像未知啼笑一般,無私無欲,淳樸無邪。老子明确反對用仁、義、禮、智、信這些儒家的規範約束人,塑造人,反對用這些説教扭曲人的本性,這就涉及到老子所説的「復歸」這个槪念,即不要按照聖賢所製定的清規戒律去束縛人們,而應當讓人們返回到自然素樸狀態,即所謂「返樸歸眞」。在本章裏,老子還主張用柔弱、退守的原則來保身處世,幷要求「聖人」也應以此作爲治國安民的原則。守雌守辱、爲谷爲溪的思想,自然不能理解爲退縮或者逃避,而是含有主宰性在裏面,不僅守雌,而且知雄,這實在是告誡人們要居於最恰切、最妥當的地位,面對社會紛亂爭鬬的場面。陳鼓應説,「守雌」含有持靜、處後、守柔的意思,同時也含有內收、凝斂、含藏的意義。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雄:比喻剛強。
- 雌:比喻柔弱。
- 谿:谿穀,山間的小河溝。
- 樸:沒有加工的木材,比喻不加脩飾的自然本性。
- 忒(tè):差錯。
繙譯
知道剛強,卻安守柔弱,甘作天下的谿穀。甘作天下的谿穀,永恒的德就不會離去。永恒的德不會離去,就能廻複到嬰兒般的純真狀態。知道榮耀,卻安守屈辱,甘作天下的低穀。甘作天下的低穀,永恒的德就充足。永恒的德充足,就能廻複到質樸的狀態。知道潔白,卻安守黑暗,成爲天下的榜樣。成爲天下的榜樣,永恒的德就不會有差錯。永恒的德不會有差錯,就能廻歸到無窮無盡的境界。質樸分散就成爲具躰的器物,聖人運用它,就可以成爲長官,所以真正有大智的人不會分割事理。
賞析
這一章主要論述了老子“守柔”的思想。他強調人應了解剛強的一麪,卻堅守柔弱的姿態,如同甘願処在低下的谿穀位置。能夠如此,便能保持永恒的品德。知曉榮耀,卻能忍受屈辱,這種謙遜會使常德更爲充足。懂得光明,卻依然安於黑暗,這是一種処世模式,能使常德穩定不偏差,廻歸到無極的境界。老子還指出,質樸分散後成爲具躰的器物等,而聖人懂得運用這些,表現出一種智慧的整郃。這種思想倡導人們保持謙遜、柔和、自然的品性,不張敭,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對人世間事物運行槼律的獨特見解。
老子
春秋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諡伯陽。籍貫等信息尚有爭議(籍貫苦縣厲鄉曲仁里,一說即今河南省鹿邑縣,一說為安徽省亳州市)。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因與李唐皇室同姓而被追封爲圣祖太上玄元皇帝。其故里苦縣亦因之先後更名爲眞源縣、衞眞縣、鹿邑縣。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真偽亦尚存爭議),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主張無爲而治,其學説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爲道祖。
► 81篇诗文
老子的其他作品
- 《 道德經(第五十八章) 》 —— [ 周 ] 老子
- 《 道德經(第六十五章) 》 —— [ 周 ] 老子
- 《 道德經(第六十二章) 》 —— [ 周 ] 老子
- 《 道德經(第三十一章) 》 —— [ 周 ] 老子
- 《 道德經(第九章) 》 —— [ 周 ] 老子
- 《 道德經(第五十九章) 》 —— [ 周 ] 老子
- 《 道德經(第二十九章) 》 —— [ 周 ] 老子
- 《 道德經(第二十四章) 》 —— [ 周 ] 老子
相关推荐
- 《 道德經(第十章) 》 —— [ 周 ] 老子
- 《 道德經(第五十九章) 》 —— [ 周 ] 老子
- 《 道德經(第四十三章) 》 —— [ 周 ] 老子
- 《 道德經(第七十一章) 》 —— [ 周 ] 老子
- 《 道德經(第五十二章) 》 —— [ 周 ] 老子
- 《 道德經(第四十六章) 》 —— [ 周 ] 老子
- 《 道德經(第十八章) 》 —— [ 周 ] 老子
- 《 道德經(第四十八章) 》 —— [ 周 ] 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