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 · 卷下 · 右南大吉錄 · 教約 · 四 [明] 王守仁 凡授書不在徒多,但貴精熟。量其資稟,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餘,則無厭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諷誦之際,務令專心一志,口誦心惟,字字句句,納繹反覆,抑揚其音節,寬虛其心意,久則義禮浹洽,
傳習錄 · 卷下 · 右南大吉錄 · 教約 · 五 [明] 王守仁 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書誦書,次習禮或作課仿,次複誦書、講書,次歌詩。凡習禮歌詩之數,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樂習不倦,而無暇及於邪僻。教者知此,則知所施矣。雖然,此其大略也,“神而明之,則存乎其人。
傳習錄 · 卷下 · 門人陳九川錄 · 一 [明] 王守仁 正德乙亥,九川初見先生於龍江。先生與甘泉先生論“格物”之說。甘泉持舊說。先生曰:“是求之於外了。”甘泉曰:“若以格物理爲外,是自小其心也。”九川甚喜舊說之是。先生又論“盡心”一章,九川一聞卻遂無疑。
傳習錄 · 卷下 · 門人陳九川錄 · 二 [明] 王守仁 九川問:“近年因厭氾濫之學,每要靜坐,求屏息念慮,非惟不能,愈覺擾擾。如何?” 先生曰:“念如何可息?只是要正。” 曰:“當自有無念時否?” 先生曰:“實無無念時。” 曰:“如此卻如何言靜?”
傳習錄 · 卷下 · 門人陳九川錄 · 三 [明] 王守仁 又問:“用功收心時,有聲色在前,如常聞見,恐不是專一。” 曰:“如何欲不聞見?除是槁木死灰,耳聾目盲則可。只是雖聞見而不流去便是。” 曰:“昔有人靜坐,其子隔壁讀書,不知其勤惰。程子稱其甚敬。何如
火秀宮次一峰韻三首 其一 (江西詩。正德己卯年,奉敕往福建處叛軍。至豐城,遭宸濠之變,趨還吉安,集兵平之。八月,陞副都御史,巡按江西作) [明] 王守仁 茲山堪遁迹,上應少微星。 洞裏乾坤別,壺中日月明。 道心空自警,塵夢苦難醒。 方嶠由來此,虛無隔九溟。
傳習錄 · 卷下 · 門人陳九川錄 · 四 [明] 王守仁 又問:“靜坐用功,頗覺此心收斂;遇事又斷了,旋起個念頭去事上省察;事過又尋舊功,還覺有內外,打不作一片。” 先生曰:“此‘格物’之說未透。心何嘗有內外?即如惟?今在此講論,又豈有一心在內照管?這聽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