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城寺六首其四 [] 王守仁

雲裏軒窗半上鉤,望中千里見江流。 高林日出三更曉,幽谷風多六月秋。 仙骨自憐何日化,塵緣翻覺此生浮。 夜深忽起蓬萊興,飛上青天十二樓。

繁昌道中阻風二首 [] 王守仁

東風漠漠水沄沄,花柳沿村春事殷。 泊久漁樵來作市,心閒麋鹿漸同羣。 自憐失腳趨塵土,長恐歸期負海雲。 正憶山中詩酒伴,石門延望幾斜曛。

通天巖 [] 王守仁

青山隨地佳,豈必故園好? 但得此身閒,塵寰亦蓬島。 西林日初暮,明月來何早。 醉臥石牀涼,洞雲秋未掃。

傳習錄 · 捲上 · 門人薛侃錄 · 三 [] 王守仁

先生問在座之友:“比來工夫何似?” 一友舉虛明意思。 先生曰:“此是說光景。” 一友敘今昔異同。 先生曰:“此是說效驗。” 二友惘然,請是。 先生曰:“吾輩今日用功,只是要爲善之心真切。此

傳習錄 · 卷下 · 門人黃省曾錄 · 六十八 [] 王守仁

丁亥年九月,先生起復徵思、田,將命行時,德洪與汝中論學。汝中舉先生教言:“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爲善去惡是格物。” 德洪曰:“此意如何?” 汝中曰:“此恐未是究竟話頭

化城寺六首其四 [] 王守仁

雲端鼓角落星斗,鬆頂袈裟散雨花。 一百六峯開碧漢,八十四梯踏紫霞。 山空仙骨葬金槨,春暖石芝抽玉芽。 獨揮談麈拂煙霧,一笑天地真無涯。

江邊阻風散步至靈山寺 [] 王守仁

歸船不遇打頭風,行腳何緣到此中? 幽谷餘寒春雪在,虛簾斜日暮江空。 林間古塔無僧住,花外仙源有路通。 隨處看山隨處樂,莫將蹤跡嘆萍蓬。

忘言巖次謙之韻 [] 王守仁

意到已忘言,興劇復忘飯。 坐我此巖中,是誰鑿混沌? 尼父欲無言,達者窺其本。 此道何古今,斯人去則遠。 空巖不見人,真成面牆立。 巖深雨不到,雲歸花亦溼。

傳習錄 · 捲上 · 門人薛侃錄 · 四 [] 王守仁

朋友觀書,多有摘議晦庵者。 先生曰:“是有心求異,即不是。吾說與晦庵時有不同者,爲入門下手處有毫釐千里之分,不得不辯。然吾之心與晦庵之心,未嘗異也。若其餘文義解得明當處,如何動得一字?”

傳習錄 · 卷下 · 門人黃省曾錄 · 六十九 [] 王守仁

先生初歸越時,朋友蹤跡尚寥落,既後,四方來遊者日進。癸未年已後,環先生而居者比屋,如天妃、光相諸剎,每當一室,常合食者數十人,夜無臥處,更相就席,歌聲徹昏旦。南鎮、禹穴、陽明洞諸山遠近寺剎,徙足所到,

李白祠二首 [] 王守仁

千古人豪去,空山尚有祠。 竹深荒舊徑,蘚合失殘碑。 雲雨羅文藻,溪泉系夢思。 老僧殊未解,猶自索題詩。

圓明洞次謙之韻 [] 王守仁

羣山走波浪,出沒龍蛇脊。 巖棲寄盤渦,沉淪遂成癖。 我來汲東溟,爛煮南山石。 千年熟一炊,欲餉巖中客。

傳習錄 · 捲上 · 門人薛侃錄 · 五 [] 王守仁

希淵問:“聖人可學而至,然伯夷、伊尹於孔子才力終不同,其同謂之聖者安在?” 先生曰:“聖人之所以爲聖,只是其心純乎天理而無人慾之雜;猶精金之所以爲精,但以其成色足而無銅鉛之雜也。人到純乎天理方是聖,

傳習錄 · 卷下 · 門人黃以方錄 · 一 [] 王守仁

黃以方問:“‘博學於文’爲隨事學存此天理,然則謂‘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其說似不相合。” 先生曰:“《詩》《書》六藝,皆是天理之發見,文字都包在其中。考之《詩》《書》六藝,皆所以學存此天理也,不特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