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僑居龍門山十有餘年封張二子日從餘遊而貧又甚焉因寫所懷兼簡二子共成一笑
病久慵增劇,途窮事轉迂。
木兼形共槁,錐與地俱無。
醉語勞揮麈,悲歌漫叩壺。
鮮鮮籬下菊,笑汝益羈孤。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慵(yōng):懶散。
- 途窮:比喻處境困窘。
- 迂(yū):曲折,這裏指事情變得複雜或困難。
- 槁(gǎo):乾枯。
- 錐:這裏比喻微小的立足之地。
- 揮麈(huī zhǔ):揮動麈尾,古人常用來驅趕蚊蠅,也用於比喻高談闊論。
- 叩壺:敲擊酒壺,古人常以此表達豪情或悲憤。
- 鮮鮮:鮮明,鮮豔。
- 羈孤(jī gū):羈旅孤獨。
翻譯
我長期患病,懶散日益加重,處境困窘,事情變得更加曲折。 身體與乾枯的樹木無異,連微小的立足之地也沒有。 醉酒時揮動麈尾高談闊論,悲傷時隨意敲擊酒壺唱歌。 籬笆下鮮豔的菊花,似乎在嘲笑我更加孤獨地漂泊。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段克己在龍門山長期居住的孤獨與困頓。詩中,「病久慵增劇」直接道出了身體的衰弱和精神的疲憊,「途窮事轉迂」則進一步以比喻手法描繪了處境的艱難。後兩句通過對「揮麈」和「叩壺」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在困境中的無奈與自嘲。結尾的「鮮鮮籬下菊,笑汝益羈孤」則巧妙地以菊花的鮮豔反襯出自己的孤獨,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
段克己
克己,字復之,河東人,世居絳之稷山。幼時與弟成己並以才名,禮部尚書趙秉文識之,目之曰「二妙」,大書「雙飛」二字名其裏。金末以進士貢。北渡後,與成己避地龍門山中,餘廿年而卒,人稱爲遁庵先生。泰定間,孫吏部侍郎輔合克己、成己遺文爲《二妙集》,刻之家塾。臨川吳澄爲之序曰:河東二段先生,心廣而識超,氣盛而才雄。其詩如:「冤血流未盡,白骨如山丘。」「四海疲攻戰,何當洗甲兵。」蓋陶之達,杜之憂,兼而有之者也。
► 188篇诗文
段克己的其他作品
- 《 月上海棠 》 —— [ 元 ] 段克己
- 《 花木八詠海棠風 》 —— [ 元 ] 段克己
- 《 滿江紅 · 夢庵張君信夫生朝 》 —— [ 元 ] 段克己
- 《 退之留別大顛圖 》 —— [ 元 ] 段克己
- 《 李山人湛然始生之朝座客各賦詩爲壽亦作四韻以期所未至不特稱道而己庶幾盡朋友相成之義雲 》 —— [ 元 ] 段克己
- 《 丁未三月二十八日縣大夫薛君寶臣過餘芹溪精舍酒閒雨作時方苦旱喜而賦之 》 —— [ 元 ] 段克己
- 《 九日山園小宴取五柳公採菊東籬下爲韻賦詩侑觴 》 —— [ 元 ] 段克己
- 《 鷓鴣天 其二 青陽峽對酒 》 —— [ 元 ] 段克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