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 宴樂
嗚咽洞簫裏,皓齒豔歌聲。同聲同氣相應,雙鳳一時鳴。春晝沉香火底,涼月碧桃花下,握手共誰聽。有酒且勿醉,細倩玉纖傾。
白髭鬚,緣底事,爲愁生。尊前怨思兒女,向我訴衷情。東第貴官鼓吹,北里市塵箏笛,適意各忻榮。老耳未聾聵,日日飲昇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嗚咽 (wū yè):形容聲音低沉、悲切。
- 皓齒 (hào chǐ):潔白的牙齒。
- 豔歌 (yàn gē):指美妙的歌曲。
- 同聲同氣 (tóng shēng tóng qì):形容志趣相投,意見一致。
- 雙鳳 (shuāng fèng):比喻兩位才子或佳人。
- 沉香 (chén xiāng):一種香料,常用於薰香。
- 碧桃 (bì táo):一種觀賞桃樹,花色鮮豔。
- 玉纖 (yù xiān):形容女子纖細的手指。
- 白髭鬚 (bái zī xū):白色的鬍鬚。
- 尊前 (zūn qián):酒杯前,指宴席上。
- 怨思 (yuàn sī):怨恨和思念。
- 東第 (dōng dì):指貴族的宅邸。
- 鼓吹 (gǔ chuī):古代的一種音樂形式,也指吹奏樂器。
- 北里 (běi lǐ):指市井或平民居住的地方。
- 箏笛 (zhēng dí):指古箏和笛子,兩種樂器。
- 忻榮 (xīn róng):高興和榮耀。
- 聾聵 (lóng kuì):耳聾,比喻聽覺不靈敏。
翻譯
在洞簫低沉悲切的伴奏中,潔白的牙齒間傳出美妙的歌聲。志趣相投的人們相互呼應,就像一對鳳凰同時鳴叫。春日裏,沉香在火底燃燒,涼爽的月光下,碧桃花盛開,我們握手共同聆聽。有酒不必醉,輕輕地讓纖細的手指傾倒。
白色的鬍鬚,是因爲什麼事情,因爲憂愁而生長。宴席上,兒女們向我訴說怨恨和思念的衷情。貴族宅邸中傳來鼓吹樂聲,市井平民的地方則是箏笛的旋律,各自滿足於自己的快樂和榮耀。我雖老,但耳朵還未聾,每天都享受着這昇平的宴飲。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春夜宴樂的場景,通過洞簫、豔歌、沉香、碧桃等意象,營造出一種優雅而略帶憂鬱的氛圍。詩中「同聲同氣相應,雙鳳一時鳴」表達了志同道合者的共鳴,而「有酒且勿醉,細倩玉纖傾」則體現了宴飲中的節制與優雅。後半部分通過對比貴族與平民的生活,展現了不同階層人們的歡樂與榮耀,同時表達了詩人雖老但心不老,依然享受生活的態度。
胡祗遹
元磁州武安人,字紹聞,號紫山。少孤。既長讀書,見知於名流。世祖初闢員外郎,授應奉翰林文字。歷左司員外郎,忤權奸阿合馬,出爲太原路治中。蒞職,以最聞。宋平,歷官山東東西道提刑按察使,所至有惠政。改江南浙西道,以疾歸。卒諡文靖。善詩文散曲。有《紫山大全集》。
► 26篇诗文
胡祗遹的其他作品
- 《 南鄉子 · 詠李通甫秋扇 》 —— [ 元 ] 胡祗遹
- 《 南鄉子 · 宿武安李仲威家因營葬事 》 —— [ 元 ] 胡祗遹
- 《 太常引 · 爲汪奉御夫人壽日 》 —— [ 元 ] 胡祗遹
- 《 木蘭花慢 》 —— [ 元 ] 胡祗遹
- 《 太常引 · 寄王提刑仲謀 》 —— [ 元 ] 胡祗遹
- 《 木蘭花慢 · 留題濟南北城水門 》 —— [ 元 ] 胡祗遹
- 《 木蘭花慢 · 酬宋鍊師贈梅 》 —— [ 元 ] 胡祗遹
- 《 陽春曲·春景 》 —— [ 元 ] 胡祗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