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順四年四月九日陪尚書王公叔能常博柳公道傳州尹幹君壽道錢翼之文學同遊天平賦近體詩二首時範氏諸孫在焉
上方古刻列森森,勝地重遊憶舊臨。
但覺天平蒼石潤,不知世遠白雲深。
崖泉寒冽遺韶韻,山木清華結夏陰。
厚德固宜孫子盛,修祠長此會簪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上方:指天平山上的寺廟或高處。
- 古刻:古代的石刻。
- 森森:形容排列得密密麻麻,莊嚴壯觀。
- 勝地:風景優美的地方。
- 舊臨:以前曾經到過。
- 蒼石:青色的石頭。
- 世遠:時代久遠。
- 白雲深:形容山高雲深,意境深遠。
- 崖泉:山崖邊的泉水。
- 寒冽:寒冷清澈。
- 遺韶韻:留下美好的音韻或意境。
- 山木:山中的樹木。
- 清華:清新美麗。
- 結夏陰:形成夏日的陰涼。
- 厚德:深厚的德行。
- 固宜:自然應該。
- 孫子盛:子孫昌盛。
- 修祠:修繕祠堂。
- 長此:長久地。
- 會簪纓:指士大夫的聚會,簪纓是古代士大夫的冠飾。
翻譯
天平山上的古刻排列得莊嚴壯觀,我再次來到這風景優美的地方,回憶起往昔的遊覽。只覺得這裏的青石溼潤,不知這世代久遠的山中雲霧有多深。山崖邊的泉水寒冷清澈,留下了美好的意境;山中的樹木清新美麗,形成了夏日的陰涼。深厚的德行自然應該使子孫昌盛,修繕祠堂,士大夫們將長久地在此聚會。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天平山的自然景色和人文遺蹟,通過對比古刻的莊嚴與山水的清新,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讚美和對歷史文化的敬仰。詩中「蒼石潤」與「白雲深」形成對比,突出了山水的神祕與深遠。結尾提到「厚德固宜孫子盛」,體現了對德行傳承的重視,以及對未來子孫昌盛的美好祝願。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豐富,展現了詩人對自然與人文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