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哀詩七首

· 伯顏
我子我子兮嬌且癡,去住存歿兮予莫女知。女既死兮骨當朽,女苟活兮終來歸。 嗚呼女長兮毋我議,父不慈兮時不利。鴆兮鴆兮置女已十年,女不違兮女心斯堅。 用女今日兮人誰我冤,一觴進女兮神魂妥然。嗚呼鴆兮果不我誤,骨速朽兮肉速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去住存歿(mò):指生死存亡。
  • 骨當朽:骨頭應當腐朽,指死亡。
  • 苟活:勉強活着。
  • 毋我議:不要議論我。
  • 時不利:時運不濟。
  • (zhèn):傳說中的毒鳥,用其羽毛泡的酒可以毒死人。這裏可能指某種毒物或不幸的事情。
  • 不違:不違背,不變心。
  • 神魂妥然:靈魂安息。

翻譯

我的孩子啊,你既嬌氣又天真,無論你離去還是留下,無論你生還是死,我都不瞭解你。如果你已經死了,你的骨頭應當已經腐朽;如果你還活着,你終究會回來。

唉,你長大了,不要議論我,父親不慈愛,時運也不濟。那不幸的事情啊,已經困擾你十年了,你沒有違背,你的心意如此堅定。

今天我用這酒來祭奠你,希望你的神魂能夠安息。唉,那不幸的事情啊,果然沒有誤我,願你的骨頭迅速腐朽,肉體迅速消亡。

賞析

這首詩是元代詩人伯顏爲其子所作,表達了對兒子的深切思念和無奈之情。詩中,「我子我子兮嬌且癡」描繪了兒子的可愛形象,而「去住存歿兮予莫女知」則流露出詩人對兒子生死未卜的憂慮。後文中的「父不慈兮時不利」反映了詩人對自己命運的無奈和對兒子遭遇的同情。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簡練,通過對比生死、回憶與現實的交織,展現了詩人內心的悲痛與哀傷。

伯顏

元蒙古八鄰部人。長於波斯。世祖至元元年,奉旭烈兀命入朝奏事,世祖與謀國事,常出廷臣之上。歷官中書右丞、同知樞密院事。十一年,拜中書左丞相,領河南等路行中書省。自襄陽出兵滅宋,由漢水入長江,取鄂州。次年,沿江東下,至安慶,受范文虎降,破賈似道諸路軍馬於丁家洲,克建康。還見世祖於上都,進中書右丞相,南下繼續進兵。十三年正月,至臨安,滅南宋。五月,以宋主至上都。除同知樞密院。十四年,率南征諸將討北方叛王。以後與海都等長期對抗。三十年,被召還朝。成宗即位,拜太傅,錄軍國重事。卒諡忠武。 ► 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