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哀詩七首

· 伯顏
有客有客何累累,國破家亡無所歸。荒村獨樹一茅屋,終夜泣血知者誰? 燕雲茫茫幾萬裏,羽翮鎩盡孤飛遲。嗚呼我生兮亂中遘,不自我先兮不自我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累累:形容人憔悴、頹喪的樣子。
  • 燕雲:指北方邊疆的廣闊天空。
  • 羽翮鎩盡:羽毛折斷,無法飛翔。翮(hé),鳥羽的莖,這裏指羽毛。鎩(shā),折斷。
  • 孤飛遲:孤獨地飛行,速度緩慢。
  • 亂中遘:在混亂中遭遇。遘(gòu),遭遇。

翻譯

有客人啊,你爲何如此憔悴頹喪,國破家亡,無處可歸。在這荒涼的村落,孤獨的樹木旁,有一間茅屋,整夜泣血,又有誰知曉? 北方的天空廣闊無垠,幾萬裏茫茫,你的羽毛折斷,孤獨地飛行,速度緩慢。唉,我的生命啊,竟在亂世中遭遇,不是在我之前,也不是在我之後。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國破家亡、流離失所的客人的悲慘境遇。詩人通過「累累」、「無所歸」、「獨樹一茅屋」、「泣血」等詞語,深刻表達了客人的孤獨、無助和絕望。後兩句以燕雲和羽翮爲喻,形象地描繪了客人的困境和無奈。結尾的「亂中遘」則表達了詩人對命運的無奈和對亂世的感慨。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一首優秀的哀歌。

伯顏

元蒙古八鄰部人。長於波斯。世祖至元元年,奉旭烈兀命入朝奏事,世祖與謀國事,常出廷臣之上。歷官中書右丞、同知樞密院事。十一年,拜中書左丞相,領河南等路行中書省。自襄陽出兵滅宋,由漢水入長江,取鄂州。次年,沿江東下,至安慶,受范文虎降,破賈似道諸路軍馬於丁家洲,克建康。還見世祖於上都,進中書右丞相,南下繼續進兵。十三年正月,至臨安,滅南宋。五月,以宋主至上都。除同知樞密院。十四年,率南征諸將討北方叛王。以後與海都等長期對抗。三十年,被召還朝。成宗即位,拜太傅,錄軍國重事。卒諡忠武。 ► 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