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春遊赤松

· 葉顒
桃源春晚落花深,仙子乘鸞去莫尋。 地僻惟聞猿嘯月,巖空無復鶴聽琴。 雲遮不斷青山色,風送還來翠竹陰。 欲上丹山訪遺蹟,竈寒煙冷碧苔侵。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三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桃源:指理想的居住環境,源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 仙子:神話中的女性神仙。
  • 乘鸞:騎着鳳凰,象徵仙人出行。
  • 莫尋:無法尋找。
  • 猿嘯月:猿猴在月光下長嘯。
  • 鶴聽琴:鶴在聽琴聲,常用來形容隱逸高雅的生活。
  • 雲遮:雲霧遮擋。
  • 丹山:紅色的山,可能指火山或因礦物質而呈紅色的山。
  • 遺蹟:古代遺留下來的痕跡或建築物。
  • 竈寒煙冷:形容荒涼,無人煙。
  • 碧苔侵:綠色的苔蘚覆蓋。

翻譯

桃花源的春夜,花瓣深落,仙子騎着鳳凰離去,再也無處尋覓。 偏僻之地,只能聽到猿猴在月光下長嘯,巖洞空曠,不再有鶴聽琴聲。 雲霧遮擋不住青山的色彩,風吹來,翠竹的陰影依舊。 想要登上紅色的山去探訪古蹟,但竈臺已冷,煙霧消散,碧綠的苔蘚覆蓋了地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幽靜而神祕的春夜景象,通過對桃源、仙子、猿嘯、鶴聽等元素的描繪,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詩中「雲遮不斷青山色,風送還來翠竹陰」表達了自然美景的恆久與不變,而「竈寒煙冷碧苔侵」則透露出一種荒涼與遺棄的感覺,反映了詩人對逝去美好時光的懷念與無奈。整體上,詩歌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對理想境地的嚮往與對現實變遷的感慨。

葉顒

元明間金華府金華人,字景南,一字伯愷,自號雲?天民。元末隱居不出,至正中自刻其詩,名《樵雲獨唱》。入明,舉進士,官行人司副。後免官家居,授徒甚衆。 ► 5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