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興二十七首

朱樓遠迢遞,繚以十里牆。 浮雲隱華桷,夾路翳杉篁。 山河未曾改,世事不可量。 往者胡馬來,主人意蒼黃。 半死半脫走,兒女不及將。 朝爲綺羅叢,暮作瓦礫場。 近傳有其妾,託身於襄陽。 一男作酒保,相望居河梁。 骨肉各分別,中原渺茫茫。 浮雲何足羨,俛仰悲荒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硃樓:紅色的樓閣,這裡指華麗的建築。
  • 迢遞:遙遠的樣子。
  • 繚以:圍繞。
  • 華桷(jué):華麗的屋簷。
  • (yì):遮蔽。
  • 杉篁:杉樹和竹子。
  • 蒼黃:慌張,驚慌失措。
  • 綺羅叢:指繁華富貴的生活。
  • 瓦礫場:廢墟,破敗的地方。
  • 襄陽:地名,今湖北省襄陽市。
  • 酒保:酒店的服務員。
  • 河梁:河上的橋梁,這裡指相隔不遠的地方。
  • 俛仰:頫仰,指時間的短暫。

繙譯

紅色的樓閣遠遠地矗立,周圍環繞著長達十裡的牆。浮雲遮蔽了華麗的屋簷,路旁杉樹和竹子相互遮掩。山河依舊,但世事難以預料。過去衚人的馬隊來犯,主人驚慌失措。一半人逃走,一半人死去,來不及帶走兒女。早晨還是繁華富貴之地,晚上就成了廢墟。最近聽說有他的妾室,寄身於襄陽。一個兒子成了酒店的服務員,他們相隔不遠地居住在河的對岸。骨肉分離,中原大地一片渺茫。浮雲有什麽值得羨慕的,頫仰之間,衹感到荒涼悲涼。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戰亂帶來的家園破敗和人生無常。通過對比硃樓的繁華與廢墟的淒涼,以及主人公家庭的悲慘遭遇,表達了作者對戰亂的深刻反思和對和平生活的渴望。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對比手法,如“硃樓”與“瓦礫場”、“綺羅叢”與“酒保”,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和藝術傚果。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反映了元代社會動蕩時期人民的苦難和無奈。

方一夔

宋元之際嚴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時佐,自號知非子。方逢辰孫。以薦領教郡庠,未幾退,隱富山,授徒講學,學者稱爲富山先生。有《富山遺稿》。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