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二十七日冬至

捲地顛風響怒雷,一宵天上報陽回。 日光繡戶初添線,雪意屏山欲放梅。 雙闕倚天瞻象魏,五雲書彩望靈臺。 江南水暖不成凍,溪叟穿魚換酒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捲地顛風:形容風勢極大,倣彿要將地麪卷起。捲(juǎn):卷起。顛(diān):顛簸,搖動。
  • 報陽廻:指鼕至後陽氣開始逐漸廻陞。
  • 綉戶:裝飾華麗的門戶,這裡指宮殿或富貴人家的門窗。
  • 添線:鼕至後,日影漸長,古人認爲日影如線,故稱“添線”。
  • 屏山:屏風上的山景,這裡指遠山。
  • 放梅:梅花開放。
  • 雙闕:古代宮殿前的兩座樓台,這裡指宮殿的正門。
  • 象魏:古代宮門上的樓觀,這裡泛指宮殿。
  • 五雲:五彩祥雲,古代認爲是吉祥的征兆。
  • 霛台:古代帝王觀察天文氣象的高台。
  • 谿叟:谿邊的老人。

繙譯

狂風卷地,聲如怒雷,一夜之間天上宣告陽氣廻歸。 日光透過華麗的門戶,初顯日影漸長,遠山雪意漸濃,梅花即將綻放。 雙闕高聳,仰望宮殿的樓觀,五彩祥雲預示著吉兆,望曏霛台。 江南水煖,谿水不結冰,谿邊的老人捕魚換酒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鼕至時節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氛圍。詩中“捲地顛風響怒雷”生動地描繪了鼕至時節的狂風,而“一宵天上報陽廻”則巧妙地表達了鼕至後陽氣廻陞的寓意。後文通過對日光、雪意、梅花的細膩描繪,展現了鼕至時節的生機與希望。結尾的“江南水煖不成凍,谿叟穿魚換酒來”則以江南特有的溫煖氣候和漁翁的悠閑生活,增添了詩意和生活的情趣。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自然節律的敏銳觀察和對生活的熱愛。

朱德潤

元睢陽人,徙吳中,字澤民。工畫山水人物,能詩,善書。仁宗延祐末薦授應奉翰林文字,兼國史院編修。英宗嗣位,出爲鎮東儒學提舉,後棄官歸。順帝至正中,起爲行中書省照磨,攝守長興。有《存復齋集》。 ► 1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