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示宗武

· 杜甫
覓句新知律,攤書解滿牀。 試吟青玉案,莫羨紫羅囊。 假日從時飲,明年共我長。 應須飽經術,已似愛文章。 十五男兒志,三千弟子行。 曾參與遊夏,達者得升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覓句:尋找詩句。
  • 新知律:剛剛懂得詩歌的格律。
  • 攤書:展開書籍。
  • 解滿牀:形容書籍多,攤開在牀上。
  • 青玉案:指古詩《青玉案》,這裏泛指詩歌。
  • 紫羅囊:紫色的香囊,古代文人常佩戴,這裏比喻華而不實的裝飾。
  • 假日:利用空閒時間。
  • 從時飲:隨時代的風尚飲酒。
  • 飽經術:充分掌握經典學問。
  • 愛文章:喜愛文學作品。
  • 十五男兒志:指十五歲的少年應有的志向。
  • 三千弟子行:指孔子有三千弟子,這裏比喻學習的重要性。
  • 曾參:孔子的弟子,以孝著稱。
  • 遊夏:指孔子的弟子子游和子夏,都是文學方面的傑出人物。
  • 達者:通達事理的人。
  • 得升堂:比喻學問或技藝達到高深的境界。

翻譯

你剛剛學會尋找詩句,懂得了詩歌的格律,書籍攤開在牀上,滿是知識的光輝。試着吟詠古詩《青玉案》,不要羨慕那些華而不實的紫羅囊。利用空閒時間隨時代的風尚飲酒,明年你將和我一樣高。應該充分掌握經典學問,你似乎已經愛上了文學作品。十五歲的少年應有遠大的志向,就像孔子有三千弟子一樣,學習至關重要。曾參、子游和子夏,這些通達事理的人都已學問高深,達到了升堂入室的境界。

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對兒子宗武的教誨,詩中充滿了對兒子的期望和鼓勵。杜甫通過「覓句新知律」和「攤書解滿牀」描繪了宗武勤奮學習的場景,鼓勵他繼續深造,不要滿足於表面的華麗。詩中提到的「青玉案」和「紫羅囊」形成對比,強調了內在修養的重要性。最後,杜甫以曾參、子游和子夏爲例,激勵宗武要有遠大的志向,努力學習,達到學問的高深境界。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杜甫對兒子的深厚情感和殷切期望。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