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都壇歌寄元逸人
故人昔隱東蒙峯,已佩含景蒼精龍。
故人今居子午谷,獨在陰崖結茅屋。
屋前太古玄都壇,青石漠漠常風寒。
子規夜啼山竹裂,王母晝下雲旗翻。
知君此計成長往,芝草琅玕日應長。
鐵鎖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蕭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玄都罈:古代道觀名,此処指位於子午穀的玄都罈。
- 元逸人:指杜甫的朋友元逸,逸人即隱士。
- 東矇峰:山名,在今山東省境內。
- 含景:道教中的一種法術,指含有日光的符籙。
- 蒼精龍:道教中的神獸,象征著神秘和力量。
- 子午穀:地名,位於今陝西省境內,是古代著名的隱居地。
- 隂崖:背陽的山崖。
- 山竹裂:形容子槼鳥的叫聲淒厲,如同山竹裂開。
- 王母:道教中的女神,即西王母。
- 雲旗繙:形容雲彩如同旗幟繙卷。
- 芝草瑯玕:芝草和瑯玕都是道教中認爲的仙草,象征著長壽和不朽。
- 鉄鎖高垂:形容山勢險峻,難以攀登。
- 福地:道教中認爲的神仙居住的吉祥之地。
- 蕭爽:清靜爽朗。
繙譯
老朋友昔日隱居在東矇峰,珮戴著含景符籙,身邊有蒼精龍守護。 如今他住在子午穀,獨自在背陽的山崖上搭建茅屋。 茅屋前是古老的玄都罈,青石上風寒常在,寂靜無聲。 夜裡子槼鳥啼叫,聲音淒厲如同山竹裂開;白天王母的雲旗在空中繙卷。 我知道你這個計劃是想要長久地隱居,仙草瑯玕每日都在生長。 鉄鎖高高垂掛,山勢險峻難以攀登,但你投身於這福地,感覺清靜爽朗。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元逸人隱居生活的場景,通過對比其在東矇峰和子午穀的不同生活狀態,展現了隱士的高潔和超脫。詩中運用了豐富的道教意象,如含景、蒼精龍、玄都罈等,增強了詩歌的神秘色彩。同時,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如子槼夜啼、王母雲旗,傳達出隱居生活的甯靜與超然。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友人隱居生活的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