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陪鄭八丈南史飲

· 杜甫
雀啄江頭黃柳花,鵁鶄鸂鶒滿晴沙。 自知白髮非春事,且盡芳尊戀物華。 近侍即今難浪跡,此身那得更無家。 丈人文力猶強健,豈傍青門學種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鵁鶄(jiāo jīng):一種水鳥。
  • 鸂鶒(xī chì):一種水鳥,又稱紫鴛鴦。
  • 芳尊:指美酒。
  • 物華:自然美景。
  • 近侍:近臣,指在朝廷中任職。
  • 浪跡:四處漂泊,沒有固定的居所。
  • 青門:長安城門名,這裏指隱居之地。
  • 種瓜:指隱居生活,源自東漢初年隱士嚴光在青門外種瓜的故事。

翻譯

雀鳥啄食着江邊的黃柳花,鵁鶄和鸂鶒在晴朗的沙灘上嬉戲。 我自知白髮已非青春的標誌,但仍願盡情享受美酒,留戀這自然的美景。 身爲近臣,如今難以四處漂泊,我這身軀又怎能沒有家呢? 丈人您的文才和體力依舊強健,何必效仿那些隱士,在青門之外學種瓜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曲江邊與鄭八丈南史共飲時的所見所感。詩中,杜甫通過對江邊景物的細膩描繪,表達了自己對自然美景的留戀,同時也透露出對人生暮年的感慨。詩的後半部分,杜甫以自己的身份和處境,勸慰鄭八丈不必羨慕隱居生活,而應珍惜自己的才華和健康,繼續在朝中發揮作用。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杜甫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人生體驗。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