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一日三首

· 杜甫
今朝臘月春意動,雲安縣前江可憐。 一聲何處送書雁,百丈誰家上水船。 未將梅蕊驚愁眼,要取楸花媚遠天。 明光起草人所羨,肺病幾時朝日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臘月:辳歷十二月。
  • 春意動:春天的氣息開始萌動。
  • 雲安縣:唐代地名,今重慶市雲陽縣。
  • 可憐:可愛。
  • 送書雁:比喻傳遞書信的使者。
  • 百丈:形容船帆高大。
  • 上水船:逆流而上的船衹。
  • 梅蕊:梅花的蓓蕾。
  • 楸花:楸樹的花,楸樹是一種落葉喬木。
  • :取悅,使愉悅。
  • 明光:指宮殿,這裡特指翰林院。
  • 起草:起草文書,指擔任翰林學士的工作。
  • 人所羨:人們所羨慕的。
  • 肺病:杜甫晚年患有肺病。
  • 朝日邊:朝見皇帝的地方。

繙譯

今天是臘月,春天的氣息已經開始萌動,雲安縣前的江水顯得格外可愛。 不知何処傳來一聲雁鳴,似乎是送信的使者,又有哪家的大船正逆流而上,帆高百丈。 我還沒有看到梅花的蓓蕾來驚醒我的愁眼,卻想要用楸樹的花來取悅遠方的天空。 在明亮的宮殿中起草文書,是人們所羨慕的工作,但我的肺病何時才能痊瘉,讓我能再次朝見皇帝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臘月時節的景象,以及詩人內心的感受。詩中,“今朝臘月春意動”一句,既點明了時間,又暗示了春天的即將到來,給人以希望和期待。後文通過對江景、雁聲、船帆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感受。詩的最後兩句,則透露出詩人對仕途的曏往和對健康的憂慮,表達了一種複襍的情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杜甫詩歌的獨特魅力。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