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

· 杜甫
金華山北涪水西,仲冬風日始悽悽。 山連越巂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 獨鶴不知何事舞,飢烏似欲向人啼。 射洪春酒寒仍綠,目極傷神誰爲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金華山:山名,在今四川省射洪縣北。
  • 涪水:即涪江,流經射洪縣。
  • 仲冬:冬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曆十一月。
  • 越巂:古郡名,今四川省西昌市一帶。
  • :盤曲地伏着。
  • 三蜀:指蜀郡、廣漢、犍爲三郡,泛指蜀地。
  • 巴渝:指巴郡和渝州,今重慶市一帶。
  • 五溪:指四川盆地東部的五條河流。
  • 射洪:地名,今四川省射洪縣。
  • 春酒:冬季釀製,及春而成的酒。

翻譯

在金華山的北面,涪江的西岸,仲冬時節的風和日光開始顯得淒涼。 山脈連綿不斷,盤踞在越巂和三蜀之地,江水則流經巴渝,最終匯入五溪。 孤獨的鶴不知爲何在空中舞動,飢餓的烏鴉似乎想要向人啼叫。 射洪的春酒即使在寒冷中依然保持着綠色,我極目遠望,心中感到悲傷,不知有誰能夠陪伴我。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仲冬時節的淒涼景象,通過山水的描繪和孤獨的鶴、飢餓的烏鴉的意象,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憂傷。詩中「射洪春酒寒仍綠」一句,既展現了射洪春酒的特色,又隱喻了詩人內心的堅韌和不屈。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杜甫詩歌的沉鬱頓挫風格。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