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嶽

· 杜甫
西嶽崚嶒竦處尊,諸峯羅立如兒孫。 安得仙人九節杖,拄到玉女洗頭盆。 車箱入谷無歸路,箭栝通天有一門。 稍待西風涼冷後,高尋白帝問真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西嶽:指華山,位於陝西省華陰市,是中國五嶽之一。
  • 崚嶒(léng céng):形容山勢高峻。
  • 竦處尊:竦(sǒng),高聳;處尊,地位高。
  • 羅立:羅列,排列。
  • 九節杖:傳說中仙人使用的杖,有九節,象徵着仙人的法力。
  • 玉女洗頭盆:華山的一個景點,傳說中玉女洗頭的地方。
  • 車箱入谷:形容山路險峻,如同車箱進入深谷。
  • 箭栝(jiàn guā):箭栝是古代用來發射箭矢的機械裝置,這裏比喻山路的險峻。
  • 白帝:指華山的主峯,也稱爲白帝峯。
  • 真源:真正的源頭,這裏指道教中的真諦或真理。

翻譯

西嶽華山高聳入雲,尊貴非凡,周圍的小峯如同兒孫般排列。 我多麼希望能得到仙人的九節杖,支撐我走到玉女洗頭盆旁。 山路險峻如同車箱入谷,找不到歸路,只有一道如箭栝般通天的門。 等到西風帶來涼意,我將在高處尋找白帝,探問道教的真諦。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華山的高峻與神祕,通過詩人對仙人九節杖和玉女洗頭盆的嚮往,表達了對超凡脫俗生活的渴望。詩中「車箱入谷無歸路,箭栝通天有一門」形象地描繪了華山的險峻,同時也隱喻了人生的艱難與選擇。最後,詩人期待在西風涼冷之後,能夠登上高峯,探尋道教的真諦,體現了對精神追求的執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杜甫詩歌的雄渾與超脫。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