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吳郎見過北舍

· 杜甫
圃畦新雨潤,愧子廢鋤來。 竹杖交頭拄,柴扉隔徑開。 欲棲羣鳥亂,未去小童催。 明日重陽酒,相迎自醱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圃畦(pǔ qí):菜園。
  • 廢鋤:放下鋤頭。
  • 竹杖:用竹子製成的手杖。
  • 交頭拄:兩人頭挨着頭,同時拄着竹杖。
  • 柴扉:用樹枝編成的簡陋門。
  • 隔徑開:門半開着,與小路相隔。
  • 欲棲羣鳥亂:天色將晚,羣鳥歸巢,顯得有些混亂。
  • 未去小童催:小童催促着,表示時間已晚。
  • 重陽:中國傳統節日,農曆九月初九。
  • 醱醅(pō pēi):未經過濾的酒,即濁酒。

翻譯

菜園裏新雨過後土壤溼潤,你放下鋤頭來訪,我感到十分慚愧。 我們兩人頭挨着頭,拄着竹杖,簡陋的門半開着,與小路相隔。 天色將晚,羣鳥歸巢,顯得有些混亂,小童催促着,表示時間已晚。 明天就是重陽節了,我們將相聚共飲自釀的濁酒,互相迎接。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杜甫與吳郎在田園間的相聚情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田園生活的寧靜與溫馨。詩中「圃畦新雨潤」一句,既表達了田園的生機,又暗含了對吳郎放下農活來訪的感激。後文通過「竹杖交頭拄」和「柴扉隔徑開」等細節,生動地勾勒出了兩人親密無間的友誼。結尾提到重陽節的相聚,更是增添了節日的喜慶氣氛,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生活的熱愛。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

杜甫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