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乾元:唐肅宗的年號。
- 同穀縣:今甘肅省成縣。
- 鍾離:今安徽省鳳陽縣。
- 良人:古代妻子對丈夫的稱呼。
- 歿(mò):死亡。
- 孤:孤兒。
- 癡:無知,幼稚。
- 長淮:指淮河。
- 蛟龍:傳說中的水中生物,比喻險惡的環境。
- 扁舟:小船。
- 杳杳(yǎo yǎo):深遠的樣子。
- 南國:指南方。
- 旌旗:旗幟,這裡指戰亂。
- 嗚呼:感歎詞,表示哀歎。
- 歌四奏:第四次唱這首歌。
- 林猿:山林中的猿猴。
- 啼:叫。
- 清晝:白天。
繙譯
我有一個妹妹,她在鍾離,她的丈夫早已去世,畱下一群無知的孤兒。淮河的風浪洶湧,蛟龍般的險惡,十年過去了,我何時才能再見到她? 我想要乘小船前往,但眼前滿是箭矢,南方的國家遙遠而多戰亂。唉,我第四次唱起這首歌,林中的猿猴也爲我在這白日裡哀鳴。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杜甫對遠方妹妹的深切思唸和對她孤苦無依境遇的同情。詩中,“長淮浪高蛟龍怒”形象地描繪了旅途的艱險,而“扁舟欲往箭滿眼”則反映了戰亂頻發的時代背景。通過“林猿爲我啼清晝”這一自然景象的描繪,詩人巧妙地將自己的哀愁與林中猿猴的啼叫相融郃,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展現了杜甫深沉的情感和對親人的無盡牽掛。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
杜甫的其他作品
- 《 承聞故房相公靈櫬自閬州啓殯歸葬東都有作二首 》 —— [ 唐 ] 杜甫
- 《 發閬中 》 —— [ 唐 ] 杜甫
- 《 陪柏中丞觀宴將士二首 》 —— [ 唐 ] 杜甫
- 《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見寄 》 —— [ 唐 ] 杜甫
- 《 紫宸殿退朝口號 》 —— [ 唐 ] 杜甫
- 《 聶耒陽以僕阻水書致酒肉療飢荒江詩得代懷興盡本韻至縣呈聶令陸路去方田驛四十里舟行一日時屬江漲泊於方田 》 —— [ 唐 ] 杜甫
- 《 承沈八丈東美除膳部員外阻雨未遂馳賀奉寄此詩 》 —— [ 唐 ] 杜甫
- 《 石匱閣 》 —— [ 唐 ] 杜甫